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戰後遠東國際關係與中日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9 15:45:40


 
  其他國家呢?

  美國是一個後起的國家,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已花費其大量的時間。他們此時的主要方向還是加勒比海,主要敵手是西班牙。未久,美國發動了美西戰爭,得到了古巴與菲律賓,此時還來不及向中國動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在亞洲的地位已經下降,西班牙在美西戰爭失敗後基本離開了亞洲。意大利、奧匈帝國的力量不足。這些國家沒有能力向中國提出要求。

  “三國干涉還遼”後的遠東國際形勢,至此已經一大變。

  日本的修好工作與“化敵為友”的效果

  日本此時要消化甲午戰爭的戰果(主要是台灣),同時在朝鮮半島與俄國相爭,它還沒有力量繼續向中國動手,以免再度引出與列強的矛盾,只是強調了福建不得割讓。

  俄國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勢力強盛,使日本認清了下一個敵人。日本利用俄國、德國的侵略行動,到中國進行宣傳,主張日中修好,以拆散中俄同盟。他們認為,中國的海軍將是日本的敵手,所以不能發展,中國的陸軍很可能是日本對抗俄國的助手,日本應當主導中國陸軍的發展。日本陸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派官員神尾光臣等人進行游說活動,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駐上海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等人也進行了相關的活動。有史料證明,日本還給天津等地的中國報館以特別的津貼,以影響中國輿論。不過在外交上,日本沒有與俄國直接相爭,而是達成了第三次日俄協定書,其基本精神是滿朝互換,日本承認俄國在滿洲的特殊利益,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大韓帝國)的特殊性。三次日俄協定書,日本雖然沒有吃虧,但一直是“三國干涉還遼”以後進行“臥薪嘗膽”的持續動力。

  日本的日中修好工作雖然動作很小,卻收到了極大的效果——在俄、德、法、英的極度壓力下,相對溫和的日本讓人感到希望。清朝的內部發生了變動,從甲午戰敗後的極度仇日,不到三年,許多重要人士就變為親日甚至主張聯日:這些人中有光緒皇帝、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湖南巡撫陳寶箴、上海道台蔡鈞以及康有為、譚嗣同、楊深秀、唐才常、梁啟超等變法維新人士,這些重要的人物又影響了更多的人。他們試圖聯日聯英,以牽制俄國、德國、法國,防止中國被瓜分。他們並不知道,在倫敦、柏林、聖彼得堡、東京,各國外交官都在進行秘密交易,根本不考慮中國的意見。“以夷制夷”的主觀設想,很可能變成他國交易的棋子。就在遠東國際關係大變動的態勢下,日本在中國完成了“從敵到友”的角色轉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