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戰後遠東國際關係與中日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9 15:45:40


 
  1898年的戊戌變法,康有為等維新人士試圖以日本的明治維新為榜樣(他們了解的只是表象),過去的敵人,現在成了朋友,成了老師。到了百日維新的關鍵時刻,甲午戰爭期間擔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因國內政潮而下野,到北京進行私人訪問,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清朝總理衙門正式接待他,光緒帝召見他,康有為也與他有過私人的交往。清朝眾多官員(包括康有為一派的官員)上奏,請光緒帝留下他,作為指導維新運動的顧問。昔日的敵酋,今日的上賓,還有可能成為導師,這戲劇性的一幕也引出一些官員的緊張。他們上書慈禧太后,要求干預此事,成為後來戊戌政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戊戌變法失敗後,日本政府幫助梁啟超等人逃亡日本,資助康有為從香港赴日本;又根據清政府中張之洞等人的要求,禮送康有為出日本,避免與清朝決裂。中國與日本依舊保持較好的國家關係。

  日俄戰爭的後果

  1900年,中國發生義和團運動,清朝政府犯下決定性錯誤,英、法、德、美、俄、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八國組成聯軍侵華,占領了北京。由於地理條件和英國陷於布爾戰爭等因,日軍的數量在八國中是比較大的,是進攻北京的一路主力。與此同時,俄國以保護中東路及其支線為名,出動13萬軍隊,占領了東北要地。《辛丑條約》簽訂後,各國軍隊陸續撤出北京等地,而俄國軍隊卻賴在東北不走。英、美、日本皆對此表示不滿,而日本感到對自己的威脅最大——俄國在海參崴和中國東北的雙重存在,不僅使日本將無法控制朝鮮半島,且無法進入大陸。

  由此,日本加速了英日同盟的進程,以爭取國際援助,避免“三國干涉還遼”時的孤立;並頻頻與中國政府及地方大員商量抗俄對策,使之在對俄政策上態度強硬,拒絕簽訂承認俄國占領東北現狀的條約。日本的這一做法,在中國引起許多好感。當時中國學生大量赴日本留學,在此鼓動下,組織了拒俄義勇隊,並進行了廣泛的宣傳。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即將完工,日本感到軍事壓力增大,於1904年2月中止談判,發動了對俄國戰爭。

  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其主戰場在中國東北,最為血腥的戰事發生在旅順與沈陽。清朝雖有與俄國軍事同盟的密約,但在俄國占領東北的情況下,同盟已不存在。清朝採取了中立的立場,宣布局外中立。至此,日本的外交目標完全達到了。1905年,戰敗的俄國與日本簽訂《樸茨茅斯和約》:俄國讓出南庫頁島,承認朝鮮是日本的勢力範圍,並將其獲得的長春以南到旅順的中東路支線和旅順、大連兩港轉讓給日本。日本成了東北亞的主人。

  從1895年的《馬關條約》,到1905年的《樸茨茅斯和約》,這十年中發生了什麼?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遼東半島因三國干涉而失去,此次再次奪回,並得到了朝鮮與南庫頁島。

  從中國外交的角度來看,希望依靠俄、德、法三國來對抗日本,結果失去了青島、旅順、大連、湛江,而膠濟路、中東路及其支線的開辟,更是使山東、東三省完全處於危險之中;想依靠英國、日本來對抗俄國,仍是一無所獲,對英國是失去了威海與新界,日本戰勝俄國後,東三省的南部是日本的勢力範圍,北部是俄國的勢力範圍。中國的災難是大大增加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