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從戰鬥機飛行員到航天員 楊利偉闖過多少關
http://www.CRNTT.com   2018-01-23 10:51:38


 
  第一名為楊利偉。

  我的前庭功能、超重耐力等,也都是航天員中最好的。在航天員的全部學習訓練課目結業總評中,我的綜合成績排名第一。

  我至今也不覺得自己有過人的聰明,關鍵是用心和用功,而用功的關鍵在於講究學習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困難和挫折就像湍急河水里濕滑的石頭,一不留神就可能讓你滑倒,然而了解了這些困難、戰勝了這些挫折,卻又可以摸著石頭過河,讓它們變成幫助你渡過河流的助力。

  在一次次體能和心理的超負荷訓練後,我慢慢摸索到一條規律:當一件事堅持到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接近成功了。

  備戰神舟五號任務期間,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難。那是2001年底,妻子玉梅得了嚴重的腎病,經常腰疼,卻因為我訓練緊張,而5歲的兒子又需要人照顧,一直拖了大半年沒有去檢查,直到出現尿血才慌忙去了301醫院,當時就留院治療,並做了穿刺手術。

  玉梅術後第二天,我要去吉林進行飛行訓練,這些訓練都是一次性的,無法補課,走還是不走,我的心里充滿痛苦和矛盾。

  那晚,我在妻子病床前坐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稱體重,竟然掉了一斤半。妻子看出了我的心思,故作輕鬆地動員我按計劃去參加了這次訓練。

  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玉梅每個月都有10天要在醫院里度過,每次我都要提前開好轉院單,把她送到醫院辦好手續,再趕回航天城繼續自己的訓練。

  玉梅住院時,兒子沒人照顧,大隊特批我可以住在家里。每天照顧孩子入睡,10點後我開始自己的學習,第二天清晨把孩子送上學校的班車,再趕回去繼續訓練。

  2003年“非典”肆虐,正是備戰首飛任務的關鍵時期,我們完全封閉,與家人隔離,家里的一切大事小情都交給了單位的領導和同事。他們像對自己的家人一樣,照顧好我的家庭,讓我全身心投入訓練。

  那年正是世界航天界的多事之秋。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時爆炸解體,7名航天員遇難;5月4日,俄羅斯“聯盟TMA1”飛船返回時落點偏差達400多公里,險些釀成惡果;8月22日,巴西運載火箭在發射場爆炸,星箭無存,21人喪生……

  這些事故考驗著我們承受風險、認識風險的能力,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危險時時存在,不能有哪怕一絲一毫的疏忽,所有的操作訓練應該更加細致。那段時間,航天員中心為此召開的任務形勢分析會,變成了全體航天員的請戰會。

  我們不是不珍惜生命,更不是無視風險,而是對自己的能力與技術充滿自信。“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榮譽至高無上,責任重於泰山”,這正是我們軍人的核心精神所在,甘於奉獻和對理想信念的堅持,讓我們勇敢面對一切艱險。

  2003年5月中旬,我們開始進行任務前的關鍵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筆試、口試、實際操作和身體素質全面考評。

  7月3日,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結果揭曉:我們14名航天員全部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予以結業並同時獲得三級航天員資格。中國航天員大隊的訓練淘汰率為零,這在世界航天界絕無僅有,按照美國和俄羅斯的經驗,航天員在訓練中的淘汰率一般為50%。

  接下來,專家們在14名通過考核的航天員中,選出5名表現更為突出的進入下一階段,又經過為期2個月的強化訓練,選出3人進入首飛梯隊,最後通過具體針對首飛任務的訓練模擬,確定執行任務的1名航天員。

  這種考核排位,是十分殘酷的,在很多課目中,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分差也只有一兩分甚至零點幾分。

  9月中旬,全體航天員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進行最後的訓練和選拔。我和翟志剛、聶海勝3人首飛梯隊進行了“人-船-箭-地”聯合檢查演練。

  那年國慶節,航天員中心給我們首飛梯隊3人放了3天假。這3天,我哪兒也沒有去,就和父母、妻子和兒子待在家里,和他們一起吃飯聊天。在此之前,我已經有半年時間沒回家了。執行任務前,能和家人團聚,感覺非常溫暖,那是一名即將出征的軍人,對親人和家庭的依戀和珍惜。

  10月12日,我和志剛、海勝就要告別親人、戰友,奔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了。之前的一天晚上,我特意回了趟家。平時,家里的電子鬧鐘都是我調,我就拿起鬧鐘對玉梅說,“我走了,你也不會調表,我教教你吧。”

  說的似乎很隨意,但我其實是想了很久才說出來的。玉梅一下就聽出了我的意思,一把搶過鬧鐘,堅決地說:“不,我等你回來給我調!”

  第二天清晨,整個航天城的老老少少,都來為我們送行,在那樣熱烈的歡送場面中,我和志剛、海勝平靜地登車,離開了航天城。

  10月14日下午,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會議,確定我為首飛航天員,翟志剛、聶海勝為備份航天員。按照要求,他們直到飛船升空的最後一秒,都會時刻做好準備。

  當晚7點,時任航天員中心黨委書記吳川生向我通報了執行首飛任務的消息。儘管心里熱流湧動,但我還是盡量保持心理穩定,平靜地對他說:“感謝祖國和人民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一定以一顆平常心去做好準備,完成首飛任務。”

  10月15日凌晨2時,隨行醫生將我們喚醒,開始任務前的體檢和各項測試。5時20分,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來到問天閣為我們壯行。他說:“一會兒,楊利偉就要作為我國第一個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相信你一定會沉著冷靜,堅毅果敢,圓滿完成這一光榮而神聖的使命。我們等待著你勝利歸來。”這些話,直到今天猶在耳邊。

  向首長們揮手道別後,走到門邊,我忍不住又回過頭來,這時,我忽然看到,胡錦濤同志的眼睛里似乎有淚光閃爍,我的心情一下變得很複雜:既感到震撼,又有些吃驚;既非常感動,又有一種不忍。時至今日回想起來,仍然會眼眶發熱,激動不已。

  每次載人飛行任務,中央領導同志代表黨和人民為航天員出征壯行,我們總能感到全國人民的心和我們緊緊連在一起。我想,無論是誰,在那種情況下都無法克制自己的情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