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朱高正:論中華文化自信與新時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我們來看看,當年五胡亂華,那五胡到哪裡去了?都已經融進中華文化了。當年的契丹,耶律阿保機所創建的大遼國,現在到哪裡去了?除了耶律大石帶了一批人往西遷移之外,大部分都融入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完顏阿骨打的金國,後來都融進中華民族裡頭;到後來的滿清,無不如此。所以中華文化之所以歷久彌新,就是因為有這個“中”的思想在裡頭。作為群經之首的《易經》特別強調“中道”,專門講“中道”的卦,就是第六十一卦“中孚卦”,教我們人如何來信守中道。而且文王、周公父子在為《周易》繫上爻辭的時候,也充分體現了“中道”的思想, 大家看看“二多譽”、“五多功”,第二爻就是下卦的中爻,所以能得到很多的讚譽,第五爻是上卦的中爻,都能夠建功立業,這叫“二多譽”、“五多功”。在《易經》裡頭只要是中爻,大部分都是大吉大利的,這就體現出了“中”的思想。“中”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是要隨著主客觀條件的變化不斷調整,就像《文言傳》裡面提到的“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個“義”與“中” 很多時候都是互通的,因為“義”就是合宜的意思, 只要處理得合宜那就是“中”。

  因為中道的思想深刻影響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因此在中國很難出現偏激的思想。因為中國講“中”,就很難出現在西方社會的階級鬥爭。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強調統治階級,要以被統治的階級為基礎,就像《易經》所講的《泰卦》一樣。象徵君王的乾卦不能高高在上,要能夠屈尊就下;相反的,象徵臣民的坤卦,你不能把他壓得扁扁的,要讓他能夠下情上達。所以“乾在下,坤在上”變成《泰卦》,“泰”就是大通的意思。如果上、下能夠大通,而不是陰、陽隔絕,當然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了。就因為“中”夠維繫多元的和諧,而在西方,少數民族常常成為被迫害的對象。在中國不曾聽過少數民族成為被迫害的對象,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而這些偏激的思想在西方是屢見不鮮的,像西方的辯證法之父━赫拉克利特他就講“鬥爭是萬物之父、萬物之王”。而在中國則認為,鬥爭只是達到一個更高和諧的過程而已,鬥爭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個手段或是過程,這就是中西文化根本不同的地方。 

  最後我們來談“家”,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中國是全世界各民族裡頭,關於家屬的稱謂最為完整的,因為就像生活在極地的愛斯基摩人,他們要能夠分辨30種以上不同的雪,哪一種雪是可以用來做冰屋的?如果你分辨不清,那就可能造成生命攸關的大事。對我們一般人來說,雪就一種而已,但是對愛斯基摩人來講,你至少要能分辨30種以上不同的雪,因為這對他們的生存太重要了。同樣的道理,當你對家屬的稱謂越完備的時候,就表示越重視這種親戚關係,不論是血親,還是姻親,你重視才會分得越詳密;如果你不重視,那就囫圇吞棗。打個比方,像是在歐美國家,堂表兄弟姊妹都叫做cousin,或者是用德文來講叫Kusine,也就是說不分辨是爸爸這邊的,還是媽媽那邊的;不分辨年紀比我小,還是比我大的;甚至連性別是男的,還是女的也不分辨。反正只要是同輩的親戚,不是自己的兄弟姊妹,通通叫做cousin。要是在中國,你跟人家講,他是我姑表哥哥,那我們就知道他就是你父親姐妹的兒子,年紀比我大,才叫做姑表哥哥;如果她是我姨表妹妹,那就是我媽媽姊妹的女兒,年紀比我小的;如果說他是我堂哥,那一定是我爸爸兄弟的兒子,年紀比我大的,一清二楚。但是在西方文化裡頭,因為他們不重視“家”,所以對家屬的稱謂就非常的草率,才會把堂表兄弟姊妹通通叫做cousin。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