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人造太陽”EAST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17:52:05


 
  20世紀70年代,國家擬在合肥建造一個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熱核反應實驗裝置。選擇合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科院電工所已於20世紀60年代在合肥建成一個儲能達到2×108焦耳的大型儲能電感裝置(又稱為“八號電感”)。此電感裝置能為熱核聚變裝置的強大脈衝電源提供重要支持。當時策劃中的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就被命名為“八號裝置”,向國家申請立項的大科學工程項目就被稱為“八號工程”。

  20世紀90年代,我國用羽絨服、牛仔褲、瓷器等生活物資,換了蘇聯價值1800萬盧布的T-7的半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當時,經濟情況非常困難,我國科研人員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對T-7及其低溫系統進行了根本性改造。

  通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先後建成常規磁體托卡馬克HT-6B、HT-6M等實驗裝置。1994年,我國第一個圓截面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合肥超環”(HT-7)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繼俄、法、日之後第四個擁有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國家,也是我國建成並投入運行的首個超導托卡馬克裝置。

  1997年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在合肥召開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鑒定會,鑒定委員會對建設HT-7裝置的決策和工程設計研製及兩年多的運行實驗情況給予高度評價。

  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與我國年輕的聚變人一起走過了17個春秋,這期間完成了第10萬次放電。

  2013年5月,HT-7正式被中國科學院和原環保部批准退役,成為我國首個獲批退役的大科學工程裝置。HT-7是一個傳奇、一段歷史,也是中國磁約束聚變研究走向世界前沿的見證。

  邊設計、邊研發,“人造太陽”在中國點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