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人造太陽”EAST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17:52:05


 
  走進EAST大廳,看到的是一片緊張有序的場景,本年度的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即將開啟,劍指新的世界紀錄。

  在對受控熱核聚變探索過程中,越來越多國家的科研人員認識到,“人造太陽”科學裝置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投資成本高,任何一個國家“關起門來搞建設”都無法解決所有難題,必須“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

  1985年,美蘇首腦為此提出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但在2001年之前,這個“俱樂部”一直將我國拒之門外,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科研水平還不高。但隨著EAST研製工作推進,這個局面逐漸改變。

  2001年,由於美國退出,ITER成員國出於分攤經費的考慮,希望擴大參與國的範圍。我國借此再次申請加入,2003年,正式以“平等夥伴”身份加入了ITER計劃談判——加入這個高“入門會費”的俱樂部,每個成員國要至少承諾10%的投入,約合人民幣100億元。

  “加入ITER計劃前,國際主流聚變會議上,幾乎沒有我們的聲音。如今,越來越多我國學者獲邀在大會作主題報告、口頭報告,甚至擔任會議主席。”宋雲濤說,加入ITER計劃後,我國逐漸走向世界聚變舞台的中心。

  國際聚變能大會,是核聚變領域的奧林匹克。像宋雲濤這樣的我國學者,曾經是無緣進場的。而今,等離子體所已連續10年被大會特邀作主題報告;這一領域的國際頂級雜誌,連續多年都以封面故事形式介紹等離子體所年度研究工作。越來越多雙眼睛在關注這顆來自“島”上的“太陽”。位於法國的ITER總部也正期待著中國“小太陽”帶來更多光和熱,把“人造太陽”從夢想變為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