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人造太陽”EAST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17:52:05


 

  1998年7月,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HT-7U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即“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以下簡稱EAST)正式立項。2000年10月,EAST正式開工建設。

  “EAST最大的創新點,是把全超導和非圓截面結合起來,產生穩態和以先進模式運行的等離子體,使研究人員能在穩態條件下對約束改善、破裂控制、粒子輸運、能量平衡、功能材料和雜質控制等實現聚變堆穩態運行所必須面對的重大物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在當時的EAST大科學工程團隊的領軍人物萬元熙院士看來,物理上的先進性,必將帶來工程上的巨大挑戰。

  在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聚變工程技術和超導工業十分薄弱,沒有研製大型超導磁體、大型低溫系統的經歷,國際上尚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研製和建造過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

  萬元熙院士帶領團隊發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在簡陋的實驗室內成功製造出關鍵部件和設備,整個項目自研率達90%以上。

  “我們要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造出一個需要同時承載大電流、強磁場、超高溫、超低溫、高真空、高絕緣等複雜環境的裝置,這對工藝設計和材料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比如芯部的等離子體溫度高達一億攝氏度,線圈中的溫度卻要求達到零下269攝氏度,項目難度可見一斑。”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等離子所)所長宋雲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為了達到聚變實驗裝置所要求的條件,EAST團隊的科學工作者自主創新,自主設計、研發了大部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創造性地完成了EAST裝置主機的總體工程設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