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人造太陽”EAST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17:52:05


 
  研製EAST過程中,許多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也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大型超導磁體關鍵製造技術的研發,成功地生產出了EAST所需的全部超導磁體;創造性地設計、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大型超導磁體測試實驗系統;創新性地設計、建造了我國最大的氦低溫系統,制冷能力超過2kW/4.5K……

  “EAST裝置建設,瞄准世界前沿,高標準、嚴要求地完成了國家大科學工程建設任務。同時,嚴格質量管理,創新性地建立和運行EAST質量管理體系。”宋雲濤說。

  到2005年底,EAST完成了主機總裝以及各分系統的研製和安裝工作。2006年3月,成功進行了首次工程調試。2006年9月26日,EAST首輪物理實驗成功獲得高溫等離子體。

  歷經8年艱苦奮鬥和自主創新,世界上新一代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中國率先建成並正式投入運行,為未來清潔能源的利用和發展提供實驗研究平台。2006年1月,EAST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攝氏度,兩年後又實現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而太陽核心的溫度也不過1500萬攝氏度。EAST性能逐步提升。2006年,首次等離子體放電成功,時長僅僅3秒;2017年7月,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2007年3月1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對EAST進行竣工驗收。專家們認為,中國科研人員在國際上尚無全超導托卡馬克的情況下,邊建設、邊研發,解決了大型超導磁體、大規模低溫制冷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自主設計、加工製造了關鍵部件,形成了一系列高新技術成果。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驗收會上指出:EAST大科學工程全面、優質地完成建設任務,是我國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成就。

  從“科學島”到“世界聚變舞台的中心”

  在安徽省會合肥市西郊,有一座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三面環水的半島。這裡就是中國核聚變最重要的研究基地——等離子所所在地。EAST也栖身於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