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評社日前在屏東縣深入採訪,楊秋興“政務委員”予以高度重視。為此專程從台北南下高雄與中評社高層訪問團會面,聽取中評社採訪時獲得的農民、漁民的各種意見和要求,並且即時做出回應。他表示,中評社的走親採訪十分有意義。
楊秋興說,台灣這麼小,農田就有22萬公頃休耕,休耕補助達台幣100億元,農發基金1千億都快發光了,但若不休耕,稻米又生產過剩,稻米的安全存量是30公噸,目前卻高達65萬公噸,因成本太高不能外銷,只能用援助方式出口,台灣生產的良質米如果能銷售到大陸或是香港等地,有了銷售通路或是契作,農民就願意耕作,甚至吸引年輕人回鄉,製造很多工作機會。楊秋興表示,現在正逐一把農業問題找出來,例如,休耕地不盡其利很可惜、要增加銷售到大陸市場,馬英九和陳冲都瞭解。
我們認為,楊秋興出任過高雄縣長,現在又成為督導全台灣農業的“政務委員”,因此,他對台灣農業、農村、農民這三農問題是非常了解的,台灣的三農問題不僅存在,也很複雜,很難處理好。
利用大陸市場,拉動台灣農業的成長,改善農民、漁民的經濟收入狀況,解決農村人口外流與老化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中評社的採訪結論與楊秋興的認知有共識。
楊秋興已經啟動下鄉的請益之旅,他說,他會盡快為農民拓展市場,尤其是大陸!
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意義重大,兩岸農業可以取長補短,互利共生,好事一件。楊秋興,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