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預制菜,鍋氣幾何?
http://www.CRNTT.com   2022-10-20 16:07:46


  近兩年,預制菜火了。食品企業通過工業手法對各類菜品原料進行處理,再通過中央厨房集中生產,用技術手段進行保存,如此生產出來的便捷特色菜品,新鮮度和味道都有一定的保障。對消費者來說,預制菜還省去了食物采購的麻煩,簡化了煎、炒、燜等制作步驟,黑椒牛柳、宮保雞丁、蒜蓉小龍蝦……以往,做一道“硬菜”耗時又耗力,而今,可以直接購買包含輔料的半成品,通過加熱或蒸、炒等方式,就能出鍋上桌。隨著“宅經濟”的勃興,以及餐飲行業的變革趨勢,預制菜在餐飲行業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甚至出了圈,帶動了消費端市場大熱。

  火熱的背後,留下了一串問號。如是烹飪,讓懶人直接變厨神,是否是對傳統飲食文化的一種消解?五分鐘出鍋的預制菜,尚有多少鍋氣可存?

緩解“厨房焦慮”

  走進各大商超,預制菜、快手菜鋪滿冷凍櫃台;點擊外賣App,預制菜、快手菜位列熱銷專欄;打開不少人家的冰箱,包裝精美的魚香肉絲、菠蘿咕咾肉成了必囤的美味;諸多大V的直播間裡,老壇酸菜魚、蒜蓉鳳尾蝦成了爆品……根據艾媒咨詢的相關行業報告稱,2021年的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3459億元,預計2026年將突破萬億元。據了解,目前國內預制菜相關企業達到6.67萬家,近十年的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册數量呈上升趨勢,并且這一趨勢將繼續保持。

  “消費端的預制菜,在整體的預制菜銷售市場上,占比不超過10%。是供給端把預制菜的概念給炒火了,所以市場需求爆發,下場參與的企業井噴。”濟南好煮夫快餐有限公司董事長竇大海告訴記者。

  供給端能炒火這個概念,也是因為這個概念恰好擊中了都市人的消費心理,特別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相匹配。文化學者苟瑞雪則認為,這其實有效緩解了一種正在彌散的“厨房焦慮”。一方面,在疫情影響下,外出就餐不方便,宅家下厨頻次明顯增多,對於相當一部分的90後、80後甚至70後而言,實現“洗手煲羹湯,日日不重樣”,難度頗大。另一方面,都市生活節奏偏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讓許多上班族在8小時之外的時間更偏愛“躺平”,實在不願意把精力再花在買菜、烹調上。如同曾經流行的方便面、速熱盒飯一樣,預制菜概念的輸出,最核心的特點也是“短、平、快、省”,且在口味、品類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無疑解決了上述兩方面的生活難題。“算不上解燃眉之急,但越來越成為都市‘懶人’們的生活剛需。”苟瑞雪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