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作出批複。批複強調,北京要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嚴格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減少到2860平方公裡左右,2035年減少到2760平方公裡左右;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整體保護,老城不能再拆;著力治理“大城市病”;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
規劃,是給生活在城市的人提供更加宜居的環境。此次公布的“總體規劃”,從人口、資源、環境等現實出發,以高起點高標准,對未來的北京城市發展做出了戰略安排,意在把北京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然而,好規劃更要有剛性的執行力。在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經常存在建設與規劃兩張皮的“怪圈”。正所謂“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說的就是一些城市規劃剛性不足,隨意變更,長官意志可以淩駕於規劃之上。
此次“總體規劃”提出要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老城不能再拆“應保盡保”。這都是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在過去,不少城市的舊城區域被大拆大建,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不少城市的老城區在“保護”中遭到“建設性破壞”,導致一些寶貴的歷史遺存變得支離破碎。
另外,很多城市要求嚴格中心城區建築高度管控,但過去很多地方經常出現給建築人為增高的現象。有時候,明明按照限制的樓盤高度將土地拍出去,但之後規劃被迅速更改,樓盤莫名其妙“長高”。
可以說,一部分“大城市病”,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城市規劃未得到嚴肅執行所致。
2014年2月和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時都曾經指出,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他還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