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常修澤:親歷南美動亂後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09-04-23 11:30:14  


土著農民出身的“社會主義運動”領袖、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日前以絕食捍衛新選舉法草案。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訊/《新世紀周刊》日前登載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修澤教授文章:“親歷南美動亂後的思考”,文章说,通過親身經歷和考察,引起了我對南美經濟體制模式的思考,最深的體會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轉型國家改革,應努力尋求社會公正與經濟市場化之間的最佳均衡點。全文如下: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興發展中國家如何推進自身的經濟社會改革?這不僅是中國、越南等亞洲轉型國家關注的問題,也是拉美國家正在探索的問題。2008年9月,筆者對拉美玻利維亞和智利兩國進行了實地考察。 
 
  玻利維亞是20世紀著名革命者切.格瓦拉曾經轉戰並為之獻身的地方。智利則是當代拉美經濟市場化程度和社會廉潔度最高的國家。考察這兩個國家有其典型性。恰好在我到玻利維亞達聖克魯斯的當晚,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以當地為中心的玻利維亞東部地區動亂。這一不期而遇的情況,使我能在第一時間而且是在前沿對該國的經濟社會進行觀察。離開玻利維亞後,繼而對智利巴切萊特總統執政後的體制演進情況,特別是土地制度問題進行考察。這一親身經歷和考察,引起了我對南美經濟體制模式的思考。最深的體會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轉型國家改革,應努力尋求社會公正與經濟市場化之間的最佳均衡點。

  兩條死路

  通常,人們把南美看成“自由市場經濟”改革的典型。經過考察,我感到這個界定是不夠準確的。從我所了解的幾個國家經濟體制變遷看,南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實行的不是一般的“自由市場經濟”,而是一種“激進的自由市場經濟”(有的國家甚至是“刺刀下的自由市場經濟”),而且,也不僅實行過“激進的自由市場經濟”,還實行過前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體制。這樣,20世紀人類兩種極端的體制——計劃經濟體制和“激進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南美都先後嘗試過。嘗試的結果如何?實踐表明,上述兩條路都走不通。

  南美有的國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效法前蘇聯,一度實行過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方面,前蘇聯樹立的“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智利,是一個突出的典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