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真正啓動內需 方能從美元戰車鬆綁

http://www.CRNTT.com   2009-04-25 09:05:11  


 
  推倒美元,誰能頂上去

  當然,冀望G20峰會從根本上撼動國際金融秩序和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是不現實的,在IMF的屋檐下永遠無法跳出美元信用本位的手掌心。坦率地講,任何新的秩序形成關鍵要看現實的利益格局是否已經發生了改變,制衡的力量或者格局是否已經形成?

  試問,當下世界上哪個國家現實中能擺脫理論上的“特里芬困境”?換言之,現在中國乃至全球跟美國都是一條繩上的,把美元推倒了,無論是歐元、日元、人民幣還是SDR誰也不能頂上去。

  既然暫時還不能擺脫這個框架,那麼中國就還得按照既有的游戲規則來行事。對於當下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國提出一系列清晰、合理的訴求和主張,并聯合盡可能多的力量,改革現有格局以維護自身的合理權益,這些努力無疑是理智的。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人家的屋檐下,想獲得話語權實質性的突破是困難的。中國未來的重心應在,依靠自身經濟實力提升來改變既有的利益格局并促使新的格局的形成。中國要有大國的自信,只要我們審時度勢、政策對頭,就一定能够辦到。

  人民幣加速進入新時期

  我們看到,近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已經明顯加速。中國央行先後與多個經濟體建立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國務院常務會議還通過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意見,隨後決定在上海、深圳等5個城市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我們已經可以隱約看到,人民幣正在加速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進展的神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基礎已經成熟。

  最近10年,在東亞形成了以中國內陸為中心的貿易流,泛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日本、韓國、東盟、澳洲、巴西、阿根廷等)的出口與中國的進口具有極高的同步相關性。中國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口大量的原料和核心配件,利用國內充足廉價勞力以及基礎設施降低貿易成本的優勢,形成最終產品出口。跨國公司最近一些年基本按照這個流程來組織全球的生產和銷售,故此所謂“中國需求”成為這些國家和地區貿易增長、國際收支順差、乃至經濟增長的關鍵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在中國的貿易結構中,對這些泛太平洋國家和地區累積了龐大的逆差,這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最基礎性的條件。如此格局下,周邊都主動想向中國靠攏,這已經是在傳遞一種地位和影響力了。

  一國貨幣若要成為世界貨幣,必須首先成為本區域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至少在這個區域,中國正逐步取代美國,成為這個地區出口市場的最主要提供者,這也為人民幣在區域內大力推進貨幣互換,貿易計價結算、以及人民幣金融服務功能的拓展奠定了基礎。

  反過來講,區域貨幣力量的形成并逐步加強,成為未來改革當下美元霸權的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前提,至少會對美元濫發形成有效制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