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金融股 緣何沾上中資就飛升

http://www.CRNTT.com   2009-06-21 08:06:28  


 
          觀察一:搶西進/台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有競爭力?

  事實上,對台灣金融業者而言,兩岸簽署MOU(金融監理備忘錄)是遲早的事,業者最在意的還在於:一、兩邊金融機構所能互相參股的比率;二、中國大陸開放台資金融機構西進的業務限制,能放寬到什麼程度。

  以保險為例,中國大陸政府限定外來保險公司到該國設點,不但必須符合“五三二”條款,而且持股比率不得超過五○%;而到中國大陸開設銀行更有二○%持股上限、無法從事人民幣業務、銀行卡發行等規定,在在讓業者覺得綁手綁腳。

  然而,就算台灣的金融機構想要參股當地公司,除了實力原則外,恐怕最大的失誤,還在於已錯失了最好的時機。“五年前或許還有機會,現在,台灣銀行會的中國大陸都會了,當地的銀行為什麼要讓台灣業者參股呢?”一位中國大陸股份制銀行(編按:中國大陸的銀行被分成五類,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信社)的消金部門主管直率地說。

  更何況,中國大陸任何一家國有、股份制銀行的資產都遠大於台灣所有銀行資產加總,去年單是一家中國大陸工商銀行的獲利,就高達新台幣四千五百億元,台灣所有銀行加起來也賺不到這麼多。兩岸金融業實力相差之遠可見一斑。

  分別在法律、財務面提供台灣金融業者西進不少建議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普華國際財顧執行董事劉博文不約而同地講到,台灣業者想參股中資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的實力有限,入股的最佳標的還是城市商業銀行;只是,如今想入股這類銀行的成本也不低,“好的買不到,壞的溢價又太高”。

  台灣入股對岸銀行的路走得坎坷,市場卻高度期待中資金融機構來參股台灣。對此,黃日燦就抱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如果對方有意願,“台灣的業者可以讓股一○到一五%之內”,靠著策略聯盟,可借道策略夥伴的通路達到進軍中國大陸的目的。

  畢竟,相對於台灣參股中國大陸“太貴了”,中國大陸看台灣金融股價格卻是“太便宜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