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金融股 緣何沾上中資就飛升

http://www.CRNTT.com   2009-06-21 08:06:28  


 

          觀察二:中資入台/沾上關係 股價就能衝衝衝

  目前台灣大部分的金融股股價都還在十到十五元附近游走,而且此時投資,正好位於股價低檔與獲利谷底,相對地未來上漲空間就大,只要有中資參股的題材加持,股價要翻上一番“有什麼難的”,一位曾經在香港為中資提供投資建議的台資券商私下這麼表示。

  基於“便宜”與兩岸“氣氛”,確實有中資表達對台灣金融業的高度興趣。“不必談入股,從市場上買,賺股票財就好”,有這種想法的中資不少。

  以同樣的資本適足率做指標,中國大陸國有、股份制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幾乎都在一○%以上,而浦發、招商、建設、工商更超過或接近二○%,其中有不少早已與台資銀行展開祕密接觸。

  而且,不僅只有中資銀行,借道香港以外資戶頭進場台灣金融股、證券,這種具中資成分的“新外資”更多。

  這些中資相中的“獵物”幾乎涵蓋了一線、二線金融股,譬如國泰金、富邦金等一線,或是台新金、永豐金、日盛金在內,這類具有中資參股概念的二線公司。

  台新去年增資七十億元的計劃,就曾傳出中國大陸的交通銀行與中國大陸銀行有興趣參股。

  而當年由台灣的交通銀行與中國大陸商銀合併而成的兆豐金,則因為交銀、中國大陸商銀早年有中資股東,總計具有一成以上持股,未來只要MOU簽署之後,權益限制一解禁,馬上就變身為如假包換的中資參股概念股。

  香港東亞銀行顧問陳子政也舉香港永隆銀行被中國大陸招商銀行收購為例,“價錢好得不得了”,成交的股價淨值比遠超過三倍。在香港屬於中小型銀行的永隆被購併都有這種身價,台灣金融股價位“理當不會太低”。 

  目前,台灣一線金融機構著眼於未來中國大陸市場,雖樂於尋找參股對象,卻不可能讓出經營控制權;但對於在台灣飽受紅海競爭之苦的二線、後段班業者而言,“這可是絕佳的退場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