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大學破產 教育也能優勝劣汰

http://www.CRNTT.com   2009-11-09 15:10:00  


澳大利亞的大學能夠倒閉,正説明教育體系具有自清功能。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訊/“雖然不能說大學破產是教育優化的必要手段,但對中國教育體制而言,大學破產也可能是我們這個國家在將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無論怎麼說,大學破產總比教育破產要好的多。”《紅網》今天登出的王菲的文章“大學破產讓教育也可以優勝劣汰”,提出上述觀點。文章內容如下: 
 
  澳大利亞4所私立大學5日因破產閉校,致使約2700名外國留學生失學。這4所大學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為全球校園管理集團所有,統一名稱為莫瑞迪安國際酒店管理學院。該集團5日宣布,4所大學因破產進入自願托管階段。(11月8日《揚子晚報》)
  
  據報道,這是澳大利亞今年5月開始整頓私立大學以來宣布破產的第10家私立教育機構,這些學校破產的主要原因是資金斷鏈。私立學校資金來源穩定性比不上由政府出資的公立學校,稍有不慎便會走上破產的道路,正如企業經營不善禁受不住市場的檢驗最終要被淘汰一樣。但細細推敲之下,資金不足更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一所私立大學如果能擁有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優良的教育質量又怎會因為資金的問題走上絕路呢?
  
  隨著中國民眾留學心理日趨理性,我們看到很多外國大學,尤其是很多私立學校都幹著“掛羊頭買狗肉”的勾當。無論是學校的硬件設施還是教學水平都不像他們在國內的宣傳一樣讓人心動,很多人去了以後甚至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有的私立學校在招收了大量國外留學生以後,因為管理不善而最終破產,使留學生面臨一種去留兩難的境地。同澳大利亞一樣,歐美西方教育體系因為存在大量的私人教育機構,整體的教學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從這角度考慮,此次澳大利亞私立大學的倒閉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既然學校本身機制不適合繼續生存下去,那繼續有名無實的保留下來對學生不僅不是一種保護,更像是一種欺騙。市場是公平的也是殘酷的,教育更要面臨社會的檢驗,如果已無能力給學生提供應有的教育氛圍,苟且存活不僅是對現有學生的不負責任,還會繼續誤導以後的留學生。無論對於哪一個國家而言,教育都不是一個可以討價還價的商品,得過且過的“好死不如賴活著”,最終危害的不僅是是外國留學生的利益,還會給本國的教育環境帶來不正之風。
  
  商品經濟存在著優勝劣汰的原則,可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教育的優勝劣汰則是讓一個國家的根基更加牢固,避免成為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經不住時代風雲變幻的考驗。與其讓那些核心已經腐爛的教育院校繼續依靠國家的支持殘留一絲氣息,不如放手任其自生自滅,如果能重獲生機自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倘若順勢而倒,那更證明了當初放手的明智。
  
  對我們的國家而言,這恰恰是一件難做到的事情。澳大利亞私立大學的破產或許不是他們教育機制衰退的表現,反而是該國教育水平進一步優化的前奏。雖然不能說大學破產是教育優化的必要手段,但對中國教育體制而言,大學破產也可能是我們這個國家在將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無論怎麼說,大學破產總比教育破產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