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警惕,水資源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4-02 09:55:11  


 
  1920年,中國北方大旱。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災,災民2000萬,死亡50萬人。 

  1928—1929年,中國陝西大旱。陝西全境共940萬人受災,死者達250萬人,逃者40餘萬人,被賣婦女竟達30多萬人。 

  1943年,中國廣東大旱。許多地方年初至穀雨沒有下雨,造成嚴重糧荒,僅台山縣饑民就死亡15萬人。有些災情嚴重的村子,人口損失過半。 

  1943年,印度、孟加拉等地大旱。無水澆灌莊稼,糧食歉收,造成嚴重饑荒,死亡350萬人。 

  1968—1973年,非洲大旱。涉及36個國家,受災人口2500萬人,逃荒者逾100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達200萬以上。僅撒哈拉地區死亡人數就超過150萬。 

  在以上5次世界性特大旱災中,我國占有3次,均發生在解放前。新中國成立後,也曾發生過兩次規模較大的旱災,並被納入近50年來我國“十大災害”之列。 

  第一次是1959—1961年,歷史上稱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連續3年的大範圍旱情,使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劇增加,僅1960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就減少1000萬人。 

  第二次是1978—1983年,全國連續6年大旱。累計受旱面積近20億畝,成災面積9.32億畝。持續時間長,損失慘重,北方是主要受災區。 

  回顧生物進化和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乾旱不僅導致恐龍滅絕,使生物界幾度瀕臨毀滅,而且也曾使人類文明的發展遭受過許多挫折: 

  古希臘偉大文化的中心——位於雅典西南100公里,歷經幾世紀繁榮文明的邁錫尼(Mycenae)古,於耶穌誕生前1200年前後,因為旱災及由旱災引起的饑民暴動而變為廢墟,邁錫尼文化也隨之徹底毀滅。 

  唐天寶末年到乾元初,公元8世紀中期,連年大旱,以致瘟疫橫行,出現過“人食人”,“死人七八成”的悲慘景象,全國人口由原來的5000多萬降為1700萬左右。 

  明崇禎年間,華北、西北從1627年到1640年發生了連續14年的大範圍乾旱,以致呈現出“赤地千里無禾稼,餓殍遍野人相食”的凄慘景象。這次特大旱災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與此類似的另兩次大旱災發生於1720—1723年和1875-1878年間,災民因饑餓而出現“人相食”的縣數分別為48和38個,其中有4個縣井泉枯竭或河溝斷流。 

  光緒初年發生華北大旱災。這次大旱的特點是時間長、範圍大、後果特別嚴重。從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續了整整四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大早旱不僅使農產絕收,田園荒蕪,而且。餓殍載途,白骨盈野”,餓死的人竟達一千萬以上!由於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為主,而這兩年的陰歷幹支紀年屬丁醜、戊寅、所以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饑”[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