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警惕,水資源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4-02 09:55:11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生的兩次規模較大的旱災1959-1961年和1978-1983年都處在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的月亮赤緯角最小值時期(滯後8年左右),我們預計2000-2035年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2014-2016年的月亮最小值時期發生嚴重乾旱的可能性較大[6]。2000年以來南方的乾旱逐步加重,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西南乾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被忽視的低溫和乾旱警報 

  據施普林格科學商業媒體網站2007年7月9日報告,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氣候氣候變化可能是戰爭衝突的根源。章大衛和他的研究小組主要著眼於氣候變化在過去1000年裡對中國東部地區戰爭頻率的影響。中國東部地區的農業生產養活了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作者調查了公元1000年到1911年間發生的899次戰爭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均記錄在《古代中國戰爭記事表》中。他們把對這些數據與同時期北半球氣候的一系列溫度數據進行了相互對照。他們發現中國東部地區的戰爭頻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區的戰爭頻率與溫度變化有著極為重要的關聯。幾乎所有戰爭的最高潮和王朝變更都發生在嚴寒時期。溫度的波動對農業和園藝業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技術水平有限的社會裡,比如前工業化時期的中國,溫度的降低會極大地影響農作物和畜牧業的產量。據章大衛和他的研究小組稱,在這樣的生態壓力下,戰爭將成為重新分配資源的最終手段。作者們總結稱:“正是長期氣候變化所引起的農業產量變化推動了中國歷史上戰爭與和平的循環轉換”。他們建議研究人員在思考人類歷史上戰爭的成因時應把氣候變化這一因素考慮進去[7]。 

  國外華人學者許靖華根據歷史上的全球氣候變化周期中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證明全球小氣候最適期人類社會繁榮發展而全球小冰期導致農業減產,饑荒和民族大遷移。他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環,與人類歷史興衰一一對應。古氣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來於4個全球氣候變冷時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幾個世紀——這種准周期性與太陽活動周期性變化有關。全球溫度變化影響了地區降水形式:在氣候變冷期,歐洲北部變得更潮濕,而中低緯度地區變得更乾旱。這兩種變化形式都不利於農業生產。歷史記載表明,歷史上民族大遷移是由於莊稼歉收和大面積饑荒,而不是逃離戰爭,公元2和3世紀的日耳曼部落的大遷移就是一個例子[8]。 

  香港大學學者章大衛及其同事稱,未來的戰爭衝突可能將歸咎於氣候變化以及因氣候變化而發生的生態資源短缺。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說,現代的戰爭原因是石油,未來戰爭的原因是淡水。許靖華的歷史研究、美國國防部的秘密報告、羅勇的“氣候安全論”,表明科學界對氣候變化的最新理解[8-12]。 

  許靖華特別強調:全球溫度變化影響了地區降水形式:在氣候變冷期,歐洲北部變得更潮濕,而中低緯度地區變得更乾旱。這兩種變化形式都不利於農業生產[8]。這可能是美國國防部的氣候報告預測2010年中國由“南澇北旱”轉變為“南旱北澇”的理論根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