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2年或成“石油末日”的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10-04-26 14:17:55  


 
  每一秒,平均有1000桶石油、40噸鋼鐵、1.1噸銅和200公斤硫磺變成黑煙消失在空氣中。人類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消耗的自然資源比之前任何時候加起來都要多。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加入到這個資源交易的全球市場中,一些資源富饒的國家開始把剩餘的產品放到國際市場上去交易,換得資金或者其他所需的資源。然而全球對於這些資源的消耗量遠比供應量大,這從價格上就可以看出來:黃金的價格比4年前幾乎翻了一倍,鉑金的價格也史無前例地居高不下,甚至廢棄金屬也成為了創收的來源。 

地球未來的賭注 

  當那些“傳統”的能源開始變得無比昂貴,這些“硬件資源”還可以維持供應多久呢?工業企業的未來賭注都押在了這個問題上,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同樣如此。商品價格的升高往往標誌著求大於供。那麼,能源價格的飆升是否也代表著儲備量的急劇減少?如果答案為“是”的話,剩下的這些儲備在用盡之前,還能持續供應多長時間?

  倘若丹尼斯.梅多斯1972年在著名的“羅馬俱樂部”,這個非正式國際協會上作出的預言是正確的話,那麼人類在2000年之後已經到了能源使用的極限時間。梅多斯在當時還只是一個未滿30歲的年輕科學家。他和他的同事在麻省理工學院用一台巨型計算機得出了這個結論,在當時震驚世界。 

  地球表面能源將被用盡,糧食和能源的短缺將會使全球經濟處於癱瘓狀態——這就是梅多斯和他的同事當時計算的結果。這些科學家認為,經濟的增長伴隨著由於能源耗盡而導致的崩塌。他們的這份報告被印成書籍出版,銷量超過1千萬,被翻譯成29種文字,然而他們所預言的經濟崩塌始終沒有發生。此後又出現了另一個預言:按照美國記者詹姆斯.霍華德.庫斯勒的說法,將會爆發一場能源及糧食的爭奪戰。庫斯勒描繪出了一幅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式的全景。馬爾薩斯認為,當人口的增長比食物供應的增長要快,除非對人口的增長採用道德的約束或戰爭、饑荒和瘟疫加以抑制,否則會導致不可避免的災難後果。

 (作者:胡 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