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台灣低利率環境之淺析

http://www.CRNTT.com   2010-05-14 11:27:17  


台灣低利率環境似乎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中評社台北5月14日訊/“無論是從當前經濟與物價現況或是央行作為來看,未來台灣低利率環境似乎仍會維持一段時間。不可否認的,低利率有助金融市場資金活水的挹注,也可刺激經濟成長。然而,低利率也有其負面影響存在,例如長期的低利環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及資產價格泡沫,同時也可能壓縮金融產業的獲利空間。”《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吳孟道的特稿“台灣低利率環境之淺析”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各國央行為解決流動性不足問題及刺激經濟之考量,紛紛透過貨幣政策,大幅調降利率。台灣,亦不例外。然而,隨著全球景氣逐漸好轉,經濟復甦程度較快的“國家”已陸續調升利率,例如澳洲準備銀行(澳洲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已六度調升基準利率至現今的4.5%;東協成員之一的馬來西亞也將於近日再度升息。此些“國家”貨幣政策的主要考量已不再是經濟衰退,而是日趨嚴重的資產泡沫與可能即將到來的通貨膨脹。

  台灣呢?日前“經建會”公布台灣景氣概況,景氣燈號出現連續三個月的紅燈,顯示目前景氣相當熱絡,甚至有過熱之嫌。不過,對於景氣連三紅燈的解讀各人不一,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認為,此僅代表台灣景氣還是持續在穩步回溫之中,沒有過熱。對此說法,“央行”顯然並不反對,因為就當前景氣狀況而言,似乎沒有立即升息的必要。而從通貨膨脹情況來看,目前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僅為1.3%(近四月平均),雖有明顯上升趨勢,但似乎還不足以形成通貨膨脹預期,連帶也減弱升息的急迫性。

  另外,就資產泡沫可能性分析,目前資產泡沫的兩個主要代表─股市及房市,的確存在高熱不退的情形。尤其是房價高不可攀的問題,已是近日街頭巷尾閒話家常的焦點所在。針對此現象,近期政府陸續祭出多項房地產調控措施,包括課徵豪宅稅、興建平價住宅、停止標售“國有財產局”土地等;同時,相關部會亦從控制資金源頭下手,例如取消房貸寬限期、針對投資客緊縮房貸等措施;職掌台灣貨幣政策的“央行”也不排除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來抑制房價。

  根據央行網站雙語詞彙的定義,“選擇性信用管制”係指對金融機構某些業務採取限制措施,以控制資金的流向與流量,達成特定的經濟目標。其目的在於透過對特定銀行放款業務項目與量的限制,以抑制投機性的資金需求,進而穩定金融。依據現行“中央銀行”法”及“銀行法”規定,央行可採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括不動產信用管制、消費者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與貸放比率的限制等。其中,針對房價問題,主要可採行的措施為不動產信用管制,其是指“央行”針對房地產建築產業的融資進行數量與放款條件管制,即藉由調整最高額度與最長期限的付款條件,來作為控制信用的方法。

  面對上述多如繁星的管制房價措施(姑且先不論有無效果),顯然地,“央行”目前並不打算藉由全面調升利率來抑制房價。換言之,就壓抑房市泡沫而言,短期利率上調的空間似乎不大。此外,觀諸過往歷史,“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一向緊跟著美國FED在走,FED還沒動作之前,“台灣央行”應該不敢擅自行動。

  持續低利率政策的結果,造成目前台灣游資極端氾濫。早先幾家大型行庫台灣內部新台幣聯貸利率已砍到1.3%以下,幾乎是流著血在殺價競爭,只求為大量閒置的資金尋找出路。近日廣達6.6億美元(約209億新台幣)的聯貸案,貸款利率更殺到只剩0.78%(倫敦金融業拆款利率加碼53個基本點),參與聯貸的銀行不要說吃肉,可能連湯都沒得喝。這顯然都與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後的低利率政策有關,不過,主管機關似乎未以為意,相關的退場機制從未聞問。

  無論是從當前經濟與物價現況或是“央行”作為來看,未來台灣低利率環境似乎仍會維持一段時間。不可否認的,低利率有助金融市場資金活水的挹注,也可刺激經濟成長。然而,低利率也有其負面影響存在,例如長期的低利環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及資產價格泡沫,同時也可能壓縮金融產業的獲利空間。

  誠如“金管會主委”陳沖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所特別點出的,當前台灣最大的市場風險即是“低利率”,台灣的利差大概落在全世界最低的群組,保險業利差損問題也持續多年,低利環境對銀行、保險業營運都是一大壓力。一旦金融產業經營出現問題,進而危及金融體系的安定,經濟情勢也勢必將遭受波及。因此,低利率政策的採行、退場時機的拿捏、相關配套措施的因應,確實值得探究。套句陳沖所說的話:“金融管不好可是會‘亡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