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上海世博看大陸經濟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0-05-13 10:29:29  


上海世博會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中評社台北5月13日訊/“世博帶給中國大陸的啟示,主要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未來中國大陸的整個經濟體系必須在創意經濟的理念下重新整合與調整,其中以新能源和低碳為主的生態經濟的興起最為迫切。”《中央網絡報》今天登出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74期的特稿“從上海世博看大陸經濟前景”,文章內容如下:

           (一)前言

  上海世界博覽會是繼北京奧運後,中國大陸舉辦的最大型國際性盛會。1851年,英國通過首屆世博會揭示其世界霸主地位;1893年,美國以芝加哥世博會向世界宣告躍升為世界頭號強國;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崛起,同樣以世博會為標誌;足見世博的舉辦是已開發國家才有資格與能力,更是展現經濟實力的具體指標。

  上海世博會估計耗資550億美元打造而成,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世博園區面積,是北京奧運會的兩倍。時間從5月1日至10月31日,184天,共有246個參與者,189國家與地區、57國際組織參展,為歷屆世博會之最,超過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17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的紀錄。

  綜觀世博會將近160年的發展史,其核心價值就是“進步、創新、交流”,透過彼此的觀摩學習,促進經濟的進步,社會的和諧與文明的提升,最終目的則在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而今,世人都在關心本屆世博會有怎樣突出的表現。

  首先,上海世博一如既往的充分展示著各國在經濟、科技、文化創意的競賽和特色;其次也就是最大的特點,中國大陸官方將上海世博會定位為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大陸舉辦的又一場全球矚目盛會,希望借鑒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經驗來運作上海世博會,藉此展示中國大陸競爭力、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大陸;並進一步希望在金融危機尚未完全結束和中國大陸經濟面臨調整轉型的雙重壓力下,通過與各國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大陸經濟的全面復甦和轉型,加速大陸的發展。

           (二)上海世博的經濟效益

  世界博覽會被人們譽為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可以提升一個城市的繁榮,帶動周邊城市的旅遊業、衣食住行業,以及商業、服務業等。回顧世博歷史,舉辦過世博的城市與國家都從其中獲取到豐碩的經濟收益。舉辦十一次的美國至今仍是世界第一強國,舉辦四次的日本也仍列世界強國,其餘如英國、德國、西班牙等都是具高知名度與競爭力的開發國家,盛極一時,各領風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