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反鮭魚返鄉 反的是別走回頭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10:58:20  


鮭魚返鄉並非沒有風險
  中評社台北6月18日訊/“‘兩岸分工’面臨大陸轉型,若台灣撿回勞力密集產業,甚至必須以比基本工資更廉價的外勞特區和不公平的稅賦優惠為誘餌,才吸引得到別人想‘騰籠換鳥’掉的代工業和製造業,實在令我們訝異心驚,連最後一點民主的自豪都不保了。”《聯合報》余豈的文章“反鮭魚返鄉反的是別走回頭路”,文章內容如下:

  一百多名學者連署反對郭台銘“鮭魚返鄉”,除了是人權事件,也必須從兩岸分工的願景的角度去解讀。

  松山機場和虹橋對飛,越來越多人已在世博的盛世風采里,感受到台灣落後大陸的,恐怕不僅一座老機場而已!

  “兩岸分工”面臨大陸轉型,若台灣撿回勞力密集產業,甚至必須以比基本工資更廉價的外勞特區和不公平的稅賦優惠為誘餌,才吸引得到別人想“騰籠換鳥”掉的代工業和製造業,實在令我們訝異心驚,連最後一點民主的自豪都不保了。

  世界在變,有些地方愈變愈拔尖,有些則愈變愈走回頭路。年初,佛里曼在紐約時報一篇討論“中國綠色大躍進”的文章中提到,二○○九年,大陸相繼推出的風力、太陽能、大眾運輸及高效率綠能計劃,數量已超過美國,並警告美國“不能在活力十足的中國醒來時,猶自昏睡不起。”

  同樣的建言也適用台灣。現在大陸宣示要從世界工廠變成“綠色工地”,未來十年將花費十兆元投資綠能產業。對於大陸這幾年驚人的變化,我們不能僅看到北京大劇院裡,世界級的中國音樂家,或上海世博里漂亮的場館,而必須遠眺這些變化對於全世界的影響。

  就總體面看富士康事件,大陸改革開放卅年,其實成就了台灣的經濟發展;但以接受委託製造為主的模式,品牌價值形同為人作嫁。大陸治理當局走向京奧時,喊出“和諧社會”這條路時,台灣不能在核心技術與品牌方面相形見絀。

  對生物學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鮭魚回流後下場是什麼!當社會有些人煞有介事喊“台灣之恥”,固然充滿機鋒,但其用心,當引發思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