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吳冠中:美術界是變形的妓院……

http://www.CRNTT.com   2010-06-27 08:48:34  


 
  針對吳冠中的這些看法,老畫家關山月在1999年4月28日《光明日報》上發表了《否定了筆墨中國畫等於零》一文予以商榷。文章認為筆無罪,墨無罪,問題在於掌握筆墨的人。泥古與崇洋都不可取,西方有用的東西我們應該吸收,但不應拋開中國人民的欣賞習慣而不顧。

  由於這場爭論,過去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中國畫究竟有沒有屬於自己的特點?這種特點值不值得維護?前人千百年來錘煉而成的筆墨是否足以代表這個特點?是否仍有繼承的必要?筆墨是否足以表達今人的思想情感?而在這場世紀末畫壇之爭後,我們看到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中國畫”運動,不少青年畫家都按照吳冠中“筆墨等於零”的觀點進行自我創作,從那一刻起,中國畫的創新有了一個明確的理論指導。雖然現在來看,那場打著吳冠中“筆墨等於零”掀起的“新中國畫”運動,並沒有徹底成功,但至少,吳冠中的觀點推動了中國畫的進步,畫家們不再“墨守成規”。

  “取消畫院,取消美協”

  炮轟藝術體制,提倡以獎代養

  “我說的是真話。我這個年紀了,趁我還能說,我要多說真話。”這是2007年,88歲的吳冠中在接受采訪時看似有些“悲涼”的一句話。而此次吳冠中口中的那句真話,卻引起了中國畫壇巨大的震蕩,以至於到如今,這句真話仍然在鞭撻著所有生活在“體制下”的畫家。

  “取消畫院,取消美協。要斷奶!美協是一個學術團體,畫院也是這樣,國家不給錢,畫得好,才給錢獎勵。不需要那麼多畫院,不需要那麼多美協,現在美協變成衙門了。我很早就提出來‘以獎代養’。出好作品了,就獎勵作品,不獎勵這個人,不把他養起來,要讓生活來養他,讓社會來養他,讓苦難來養他。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有道理,但是不可能做到,因為制度上不允許。曾經有一位老先生講:‘我們養了一批雞,不下蛋。’藝術人才是很難培養的,是特殊的教育。美協和作協一樣,是從蘇聯借鑒來的。改革開放以前,美協是畫家的絕對法官,甚至可以決定畫家的命運。現在美協機構很龐大,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術沒關系,他們靠國家的錢生存,再拿著這個牌子去抓錢。很多畫家千方百計地與美協官員拉關系,進入美協後努力獲得一個頭銜,把畫價炒上去,這種事我見多了。”在說出這句憋在心頭多年的真話時,吳冠中從冷靜變為生氣。

  那次采訪,吳冠中講了很多,還有有關美術教育陋病的,但唯獨那句“取消畫院,取消美協”觸到了很多“體制下”畫家,或者是畫家領導的痛處。以中國畫院院長龍瑞為首的“畫家們”開始對吳冠中反撲,當然理由看似冠冕堂皇,甚至有些崇高:“沒有畫院這樣的機構,誰來搞‘國家重大歷史題材100年’這樣的重大創作?”而這個理由完全可以用吳冠中的忘年交老鄉李小山的一個標題來形容,那就是“驢唇不對馬嘴”。

  當年參與這場“罵戰”的人很多,但敢於站出來公開支持吳冠中的人不多,陳丹青與李小山是吳冠中忠實的擁護者,兩人都發表文章力挺吳冠中。李小山告訴記者:“一百個吳冠中的對手加在一起,也抵不上吳冠中一個。我指的是,除老先生的創作實踐外,他在不同時期發表的不同觀點,皆能夠切中要害,引起大家的反省和思考,也激起既得利益者的恐慌和鼓噪。不過吳冠中講得再對,我們在體制下還是養了一批不下蛋的雞!或許在將來,畫院這個‘盲腸’會被割去,印證吳老的願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