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傅雷一家:傅聰出走之後

http://www.CRNTT.com   2010-08-27 13:34:22  


 
是出走,不是叛國

  傅聰出走之後,本來家書頻繁、借筆長談的父子倆,斷絕了消息。就在傅雷最困難的時候,夏衍、柯靈捎來了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的話:“祖國的大門,任何時候都對傅聰開著。只要願意回來,歡迎!”傅雷不由得打開妻子親筆摘抄的《聰兒家信摘錄》,其中傅聰1957年1月28日寄自波蘭的信中說:“周總理見了我,就像老相識似的,親熱得很。這回周總理在波蘭受到空前的熱烈的歡迎,我想最主要的是周總理的作風太謙虛、太樸素了,使人覺得可親,一點沒有架子,對於像波蘭這樣一個受慣外族欺壓的民族,這是使他們最感動的……”

  後來經過上海市有關領導的批准,傅雷父子中斷了10個月的通信聯繫終於又恢復了。傅雷的一封又一封長信,飛往倫敦。“孩子,十個月來我的心緒你該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萬語多說,以免增加你的負擔。你如今每次登台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你既熱愛祖國,這一點尤其不能忘了。”為此,傅聰為自己制定了“三原則”:不入英國籍;不去台灣;不說不利祖國的話,不做不利祖國的事。他決心靠自己的藝術立足、謀生。

  傅聰來到倫敦之後,記者們蜂擁而來,他閉門不見。有一位外國記者說,只要他同意作為該刊的封面人物報道,可以付他一大筆錢,但是傅聰卻一口回絕了他。開頭那幾年,傅聰過得很艱苦,彈琴為生,收入甚微。他對祖國和家人的思念,也只能傾注在家書上。父親在信中寫道:“聰,親愛的孩子,每次接讀來信,總是說不出的興奮,激動,喜悅,感慨,惆悵……我看了在屋內屋外盡兜圈子,多少的感觸使我定不下心來。”“最近三個月,你每個月都有一封長信,使我們好像和你對面談天一樣,這是你所能給我和你媽媽的最大安慰。父母老了,精神上不免一天天的感到寂寞。唯有萬裡外的游子歸鴻使我們生活中還有一些光彩和生氣。”最使傅聰感動不已的是,父親竟然“每天抄錄一段,最後將近一個月方始抄完”,專為他“特意抄出丹納《藝術哲學》中第四編‘希臘雕塑’譯稿六萬餘字,釘成一本”,遠渡關山,寄到兒子手中。

  然而,1964年傅聰的一封信又傳來了爆炸性的消息,他決定加入英國籍,因他是鋼琴家,一年到頭要“跑碼頭”,不入英國籍,在簽領出國護照時諸多不便。傅聰把此事告知父親,傅雷心亂如麻,幾個月不給傅聰回信。後來,直到傅聰的長子淩霄出生,傅雷才於1964年10月31日複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