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傅雷一家:傅聰出走之後

http://www.CRNTT.com   2010-08-27 13:34:22  


 
他們做著骨肉團聚的美夢

  1965年5月,傅聰路過香港,終於打通了離家後的第一個長途電話。那天,是媽媽接的電話。傅聰只喊一聲“媽媽”,喉頭便哽住了,雙方都激動萬分。傅雷在家書中這麼寫道:香港的長途電話給我們的興奮,簡直沒法形容。5月4日整整一天我和你媽媽魂不守舍,吃飯做事都有些飄飄然,好像在做夢;我也根本定不下心來工作。尤其4日清晨媽媽告訴我說她夢見你還是小娃娃模樣,喂了你奶,你睡著了,她把你放在床上。她這話說過以後半個小時,就來了電話!怪不得好些人要迷信夢!

  6月5日,傅聰又路過香港,兩度打長途電話給父親,他的心情還是那樣激動,以致忘了喊“爸爸”。傅雷覺得這是極大的憾事,他在家書中十分鄭重地對兒子說:“電話中你沒有叫我,大概你太緊張,當然不是爭規矩,而是少聽見一聲‘爸爸’好像大有損失。媽媽聽你每次叫她,才高興呢!”

  他們做著骨肉團聚的美夢。1966年4月,傅雷在信中告訴兒子:近一個多月媽媽常夢見你,有時在指揮,有時在彈協奏曲。她每次醒來又喜歡又傷感。昨晚她說現在覺得睡眠是樁樂事,可以讓自己化為兩個人,過兩種生活:每夜入睡前都有一個希望——不僅能與骨肉相聚,也能和一二十年隔絕的親友會面。我也常夢見你,你琴上的音樂在夢中非常清楚。

  1966年11月,傅聰得知了父母去世的消息。一些外國記者得知傅雷夫婦的死訊,馬上趕來,要傅聰發表談話。他們的用心不言而喻。在那樣的時刻,傅聰仍是堅定地恪守他的原則。為了表達對雙親的悼念之情,傅聰只是在一次獨奏音樂會上,向觀眾說了一句話:“今天晚上我演奏的節目,都是我的父母生前所喜愛的。”傅聰用他的琴聲,寄托著深切的哀思。這是他在公開的場合之中,對父母離世唯一的表達方式。

  1978年11月,傅聰的老朋友、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吳祖強率領中國藝術教育代表團訪問英國,兩人終於見了一面。得知傅聰想回國看看的願望後,吳祖強要傅聰給鄧小平寫一封信,這是當時他要回到中國必須辦的手續。1978年12月28日,鄧小平在傅聰的信上寫下批示:“傅回國探親或回國工作都可以同意,由文化部辦理。”他終於得到諒解。

  1979年4月,傅雷的沉冤得到昭雪,上海市文化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為他舉行追悼會,傅聰決定回國。這次回來,傅聰住了10天。這10天里,傅聰的眼里一直噙著淚水!從祖國回到英國,朋友們都說傅聰像換了一個人。他平靜了,20年心神不安的游子生活已成為過去,他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從那以後,傅聰差不多年年回來一次,他講學、演奏,盡一切力量為祖國做一點有益的工作。每次回來,傅聰都深深地體會到祖國對他的慈母心腸。(葉永烈)

  (摘自《解讀傅雷一家》,金城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