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低碳轉型的多樣化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0-09-25 08:16:46  


 
  南昌、貴陽、保定、雲南屬於崛起中的地區,雖然沒有傳統工業基地和沿海發達地區的資源和資金優勢,但卻是較早踐行低碳發展理念的城市,代表著有創新發展思路、可塑性強的新興低碳潛力城市。

  以上三類雖難完全概括全國所有地區的發展類型,但也基本上提出不同發展階段地區的低碳發展思路。“五省八市”試點的提出,正是下一步為《關於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摸石頭過河的過程。

  文章認為,低碳轉型作為一個兼具全面性和漸進性的綜合改革問題,經濟發達地區率先啟動具備一定優勢。這些地方的二、三產業往往比重較高,具有較為發達的服務行業,能夠有效利用信息和資源,有條件充分調動各種有利條件為低碳轉型服務。低碳轉型的核心問題是技術創新,經濟發達地區的成熟度決定其能夠吸引人才、資金,利用創新的金融手段為低碳核心技術的研發買單,為低碳技術的推廣鋪路。此外,低碳區域試點的重點任務,如低碳發展規劃、溫室氣體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建設,具有低碳特征的產業體系等,也需要眾多的創新性服務機構來完成,這就需要發達地區制定相應配套政策和資金扶持低碳轉型服務行業的發展,這也將有助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鏈。

  傳統資源、能源和工業基地曾經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來源,但是由於長期依靠粗放型擴大再生產的發展方式,一方面形成了兩高行業的集聚,另一方面較為單一的產業結構又限制了新興行業的發展,在國家節能減排的目標面前,這些地區的壓力是空前的。對於這些地區,靠行政命令在短時間內是個立竿見影的辦法,但是企業自身在一定時期內減排能力是有限的,當政府約束太緊,企業無法完成減排目標時,弄虛造假的情況就開始增多。

  因此,在這些地區,要實現低碳發展的可持續性,政府需要扮演好引導者和服務者的角色。一方面,積極引入先進的低碳技術、服務、投資,幫助企業降低減排成本,發掘新技術,提高企業減排潛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地方的碳排放權、排污權和節能量交易體系,通過節能減排上的能者多勞,實現地方排放增速控制減緩和碳強度指標下降。另外,有條件的地區還應該鼓勵企業進行自願減排,通過“碳中和”和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碳排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