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驅逐吉卜賽人看“法國之惑”

http://www.CRNTT.com   2010-09-25 11:13:31  


法國少數族裔人士上街示威,抗議法國打擊移民,遣返吉卜賽人。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羅姆人,也稱吉卜賽人、波希米亞人,是世界上最漂泊的民族。從印度到中東再到歐洲,他們流浪了上千年之久。

  法國治安惡化由來已久,原因非常複雜,而羅姆人很容易被當成社會治安的替罪羊,歷史上最有名的當屬納粹把羅姆人與猶太人一並送入集中營,羅姆人的擔憂也正是此點

  9月14日,被法國驅逐的羅姆人抵達羅馬尼亞。

  “自由、平等、博愛”,是源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格言,後來成為法國的立國之本。在法國政府使用的國家標誌中,這句話位於藍白紅三色的瑪麗安娜女神之下,在法蘭西共和國字樣之上;它也被銘刻在法國發行的1元和2元歐元硬幣上。

  然而,自上個月以來,這句格言似乎又被悄悄加了一個詞,“法律”。法國政府以遵守“法律”的名義,對羅姆人進行大規模遣返,引起國內外輿論一片嘩然。不僅反對黨、人權團體和反種族歧視組織發起示威,聯合國和歐盟的相關機構措辭嚴厲地進行批評,甚至很少過問俗事的梵蒂岡教廷也出來表態。

  作為“人權之母”的法國,極少在人權和種族問題上遭到這麼廣泛的質疑,何況做出違背其價值觀的舉動。應怎樣看待遣返?背後是哪些邏輯在起主導作用?羅姆人果真成了社會治安的嚴重威脅,還是有人借此操縱2012年大選議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