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鐵志: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0-10-14 13:25:00  


 
張鐵志:我寫的是披著搖滾外衣的政治學抒情散文

  主持人:你的第一本書這本書有一些比較大的限制,集中於男性,白人,英美,第二本書是不是繼續這種風格?

  張鐵志:我的第一本書“聲音與憤怒”是講事件,這本新書“時代的噪音”則是以人的故事為主。例如在我第一本書幾乎沒有提到約翰列儂,這本書我寫了很多他跟英國政治之間的關係分析得比較仔細。之後我想研究雷鬼、研究嘻哈,甚至拉丁美洲音樂與政治的關係。

  主持人:聽起來都是批著搖滾外皮的政治議論文。

  張鐵志:哈哈。但我的書其實寫的不嚴肅,而是比較政治抒情散文。

  主持人:我看到有蔡康永大聲推薦,我覺得一般蔡康永大聲推薦的書不會非常嚴肅。

  張鐵志:是的,我跟蔡康永其實不熟,他當時在台灣公共電視的讀書節目推薦我的書,後來也幾次推薦書,然後前一陣子我上微博,他又推薦大家關注我,說從我的書上學到很多。我非常非常感謝他的支持。因為我們只是認識而已,並不熟。

  主持人:這本書真的不太喜慶,不適合在過年時候閱讀,基本都在談革命。

  張鐵志:新年新希望,新年也蠻適合的。

  主持人:過了這麼多年,你還會這麼憤青嗎,寫東西會有一些變化嗎?

  張鐵志:是有變化,所以要看我的新書。2004年出的第一本到現在六年了,還有沒有這麼憤青,我覺得底子裡還會有的。看到一些不公平還是會很激動動難過。聽到一些歌手,不管台灣,或者大陸,當他們用音樂來表達理念的時候,我也容易感動。

  主持人:你是一個很容易落淚的人。

  張鐵志:對,還好我沒有看《唐山大地震》。寫《聲音與憤怒》時還沒有到35歲,比較激情。這次新書文字就比較收斂,但還是有一點抒情。我在大陸和台灣媒體上寫的時評,也希望讓文字稍有一點詩意,因為自己也是一個文藝中年嘛。

  主持人:是不是音樂聽多之後,寫文章在節奏感,或者韵腳上會不會有一些影響?

  張鐵志:前兩天還聽到讀庫雜誌的老六說,我的文章特別有節奏感,我回想起來確實有這樣的安排。

大陸樂評水平比台灣高出很多

  主持人:您另一個身份就是樂評人,怎麼看兩岸三地華語寫作樂評,怎麼看這些人?您也可以點評表揚他們。

  張鐵志:從90年代末接觸大陸搖滾的刊物如“朋克時代”,非常的震驚,到現在也接觸很多,跟很多樂評人是好朋友。我覺得大陸樂評水平比台灣高出很多。台灣過去很多年很少人談搖滾跟社會文化,但是大陸很多人寫得蠻深入,懂搖滾或者懂哲學,如張曉舟。

  主持人:現在大陸經常來的話,對於大陸現在的搖滾或者獨立音樂有沒有覺得非常好的樂隊跟樂手?

  張鐵志:有啊。周雲蓬,左小祖咒都不錯。

  主持人:最早開始聽到大陸音樂什麼時候?

  張鐵志:90年代初,崔健,魔岩三傑那時候非常喜歡的。但我們這些台灣的樂迷對大陸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停留在魔岩三傑,90年代之後完全沒有什麼接觸,因為沒有什麼人接觸。我後來認識一些大陸朋友之後,才慢慢回去認知那段90年代末至今的中國搖滾,當然現在知道的還是很少。不過在台灣我算是比較了解的,而且也在台灣推廣,如做講座介紹。

  我自己比較喜歡小河,喜歡左小詛咒,還沒正式出唱片的張瑋瑋,都非常喜歡。還有廣州的樂隊五條人也特別好,去年拿了南方周末原創音樂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