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鐵志: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0-10-14 13:25:00  


 
  主持人:我這邊還有一個問題,關於大陸搖滾樂,因為搖滾樂等於是一個舶來品,很多向西方學得比較多,很多人會提出本土性的問題,這個有可能嗎?

  張鐵志:很多人說中國搖滾樂是山寨版,但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假問題,不是說加上一個中國元素就是本土,放個二胡什麼的,那個都不重要,搖滾樂確實是西方來的形式,但電影不也是嗎?這個當然東方受到西方影響很大,可是我覺得只要在這個土地上創作,創出你真誠的一些東西,不是怠惰直接抄襲。重要還是題材的問題,創作內容的問題。

  主持人:剛才談了很多搖滾樂,現在問題重新回到張鐵志老師本人身上,因為您做政治學的博士,有沒有關於您的專業這一方面的著作?

  張鐵志:著作還沒有,明年會有。但我長期在台灣報紙上、現在在大陸媒體上寫時評專欄,關注台灣民主,國際政治等問題。

  主持人:剛才談問題的時候,我注意到一點,有些談完樂手是用閩南語唱歌,跟台灣政治發展變革有關係嗎?

  張鐵志:這是一個好問題,但是有點稍微複雜,首先台語歌在台灣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傳統但是90年代出的新台語歌發展,確實跟當時本土化運動有關係。台灣從80年代末開始有個本土化運動出現,大家更多向內尋找自己的文化,傳統這些東西,到民間開發這樣的素材。

張鐵志:中國現在更需要小情小愛的音樂

  主持人:未來樂評有什麼計劃嗎?剛才又說到關於拉丁美洲。

  張鐵志:對我自己來說最急切想寫一版台灣版的時代噪音,想梳理過去三十年台灣搖滾,用報道文學的方式來寫。至於大陸的搖滾,我了解還不多,但我覺得非常有意思,非常迷人的。

  主持人:前不久見到張楚我很感慨,我聽他的歌是在初中,結果他40多歲比較簫瑟的相貌讓我比較吃驚的。我問一個蠻尖刻的問題,請張鐵志老師回答,您這本書在台灣出版的時候很暢銷,但是在大陸沒有太大影響,你怎麼看這個落差?

  張鐵志:我自己在“時代的噪音”大陸版中很誠實地分析這個問題。第一我覺得大陸搖滾樂評的水平比較高,對60年代的論述,大陸蠻多的。第二個更重要的因素,因為08年的時候我做過一些講座而發現這問題:在西方和台灣,大部分音樂是“去政治化”的,所以我寫音樂要背負這樣的東西,很多年輕人覺得熱血沸騰。可是在大陸,過去很多的音樂就是背負了政治使命,所以很多人想要拋開這個東西。比如80年代前音樂或者文化都是一個革命歌曲,到80年代崔健出來之後,搖滾樂雖然不再為國家背負,可是背負了一個社會啟蒙大旗,所以後來的搖滾樂更多想把那個東西拿下來。比如周雲蓬就跟我說,中國現在更需要個人主義的,是個體自由的,小情小愛的東西。

  主持人:所以從《中國孩子》變成《牛羊下山》。

  張鐵志:是,所以反而對我所談論的主題不是那麼強烈,我是完全可以理解這個部分。

  主持人:我們也希望我們網友能夠關注張老師的新書,當然希望把這本書《聲音與憤怒》也好好閱讀,對整個搖滾樂體系的理解更好一些。

  張鐵志:對於搖滾樂我們還是希望提供讀者一些理解搖滾樂與時代之間的參考,不理解這些時代的矛盾,就很難理解這些創作者怎麼去思考這些問題。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2010年09月2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