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一部顛覆性著作:《二十世紀俄國史》

http://www.CRNTT.com   2010-10-31 09:41:37  


 
二,關於十月革命 

  如何估價這場“革命”?它“開辟”的新時代“新”在何處?對於俄國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它起了什麼作用?《二十世紀俄國史》的作者對這場“革命”的評價: 

  1 •傳統的俄國社會教誨人們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布爾什維克要徹底砸爛祖輩父輩創造的“舊世界”。

  2 •對於人們熟知的“熱愛祖國”,布爾什維克說“無產階級沒有祖國”。 

  3 •一般人們總是講不要貪圖錢財,特別是不要向親友謀不義之財,布爾什維克說要徹底消滅私有制。 

  4 •布爾什維克反對人們常說的不要偷竊和搶掠這種公認的社會道德,布爾什維克主張並實行讓窮苦人“把被搶走的東西搶回來”。 

  5 •人們普遍認為通奸是不道德的,布爾什維克認為必須摧毀資產階級家庭,取消資產階級道德,主張甚至實行“共妻”。 

  6 •布爾什維克否定“行善”、“和為貴”、“積德”等對於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認為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就是要你死我活,這才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主張並實行的是“敵人不投降,就叫他滅亡”。上帝不會讓人們擺脫苦難,只有依靠和指望共產黨及其領袖,它們才是“勞動人民智慧、正直和良心”的體現者(同上,478頁)。 

三,關於羅曼諾夫皇族的命運 

  列寧認為,“在‘無產階級’勝利後,被打敗的階級應當受到奴役和肉體上的消滅”(同上,129頁)。 

  書中說,革命後的蘇維埃政權對於羅曼諾夫皇族,實行的是斬盡殺絕的做法。因世界史上有過法國大革命20年後波旁王朝複辟的先例。尼古拉二世等被殺的經過如下: 

  俄國二月革命後克倫斯基臨時政府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審理羅曼諾夫家族特別是尼古拉二世的問題,沒有找到什麼“叛國”的證據,便宣布其無罪。1917年8月決定把他們送到葉卡特琳堡州的托波爾斯克市的原伊帕季耶夫的別墅軟禁。在那里一行人遇上了十月革命。1918年7月7日,鑒於這些人的命運“關涉極其重大事物”,列寧安排烏拉爾蘇維埃主席與之保持直線聯繫。作者們引用1918年5月19日俄共中央委員會的記錄說“關於尼古拉二世皇族人等今後的命運,交由雅科夫 •斯維爾德洛夫辦理”(同上,532頁),到7月16日夜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夫婦,其4個女兒(17—22歲),皇子(14歲),醫生和僕人等4名,計11人,另有3條狗,在關押地被槍殺。女屍受到侮辱,一條波隆卡名犬被絞死。 

  原羅曼諾夫家族的親王4人於1919年1月27日被槍殺於聖彼得堡彼得保羅要塞,反抗者遭活埋。他們的屍體投到附近的動物園。 

  尼古拉二世及皇后、子女等人的遺骨在上世紀80年代被發現。1998年7月18日,也就是遜帝及其他10人被殺的70周年之際,俄羅斯政府決定按照宗教儀式將其安葬於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利欽在安葬儀式上說: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隱瞞著這起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但是應該說出真相,葉卡特琳堡的這樁迫害案成了我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我們安葬遭到無辜槍殺的人,是為了替我們的先人贖罪。固然,直接行凶者是罪人,幾十年里為這樁血案辯護的人也是罪人。我們大家都是罪人”(同上,532、541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