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一部顛覆性著作:《二十世紀俄國史》

http://www.CRNTT.com   2010-10-31 09:41:37  


 
七,蘇聯的文化革命,造神氣氛中的高爾基 

  書中說,由於俄國的精英要麼被驅逐出境,要麼遭殺戮,蘇共便利用相當大部分國民不諳國是而實行愚民政策:不許人民與國外親友聯繫,不許閱讀外國報刊。廣大群眾完全與外部世界隔絕,根本不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同上,932—933頁)。列寧、斯大林的名字開始被廣泛地用來命名街道工廠城市等,帕米爾有一個高7495米的山峰改名為斯大林峰,另一處高7134米的山峰被稱為列寧峰,馬克思峰高為6726米。 

  對於歷史研究,斯大林強調學者們與布爾什維克黨保持一致,時刻牢記“要有正確的方針”,史料並不重要,那是“沒用的官僚們才去做的事”(同上,933頁)。 

  於是人人自危,對於黨的正確方針,只能舉手“贊成”,今天開會決定批判或槍斃某人,你不舉手,晚上就可能進班房,命運未蔔。 

  至於對待知識分子,蘇共實行的是培植一批忠於黨的人,通過他們“貫徹”黨的意圖。高爾基是其中之“佼佼者”。30年代蘇聯著名的哲學家、造詣很深的洛謝夫出版了一本《神話的辯證法》。在蘇共高壓政策下這是一件大奇事,令斯大林十分反感,於是忠於“斯大林同志”的高爾基便撰寫批判洛謝夫的文章,稱其“大字不識幾個”(同上,933頁),還要著書立說。 

  高爾基被該書作者認為是知識分子墮落的典範,並舉出了幾個例證。1932年4月蘇聯取締了所有文學藝術聯合會,官辦的“蘇聯作家協會”成了唯一“合法”的組織。而文學藝術創作中唯一合法的流派,便是所謂的革命現實主義。高爾基在1934年蘇聯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上的發言淋漓盡致地表述了他對親愛的“斯大林同志”的擁護和無限忠誠。 

  此後蘇聯各地便根據作家協會的運作模式建立了一系列官僚化協會,如作曲家協會、藝術家協會、舞蹈家協會等,其領導人一概由蘇共指定。在這種高壓和限制中,到30年代出現了嚴重扭曲歷史的《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影響深遠的“經典作品”。 

  作者引用高爾基參觀索洛維茨(即古拉格)集中營的表現,說明他對他親愛的“斯大林同志”的忠誠。一個男孩子據高爾基過去的作品把他當做“受壓迫者的庇護神”,向他講述了自己在集中營遭受到的非人待遇,高爾基眼睛里閃著淚花聽了孩子的講述。但是並沒有“庇護”他,男孩子很快就被處決了。 

  蘇聯利用各地古拉格的勞力修建了白海——波羅地海運河,並以斯大林的姓氏命名,通航儀式上高爾基發表講話,歌頌奴役般的勞動,高度讚揚斯大林的功績。 

  高爾基“不僅參加了興師問罪的大合唱,他還為這個大合唱譜曲”,一位姓瓦尼的瑞士作家這樣描述高爾基的作用。為建樹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高爾基不遺餘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