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在哈韓與哈朝之間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9:49:48  


 
  丁力:如果以武力或軍事戰爭,像日本當年那樣來奪取主導權,我覺得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國家。本身“中國”的含義就是“中原地區”擴大為“中國”,本來是地區名詞,現在成為了一個國家的指稱,中國處在東亞的中間,它的周圍,四面八方都有其它大國,這限制了你的外交政策選擇,如果你集中力量去對付一邊,那麼其它幾方面就會變得更加脆弱,這就限制了你的選擇,尤其是軍事選擇,但軍事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外交政策的支撐,是文化號召力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僅僅依靠軍事是不行的。

  對於日本這樣的國家來說,它要想再重新獲得東亞主導權也是不現實的,首先它是一個邊緣國家,這個“邊緣”有兩層意思,一是地理上的,它處在東亞大陸邊緣的幾個小島上,這限制了它的力量發揮。另外,它的文化也是相對邊緣的,沒有一個悠久的、能夠影響周邊國家的本土文化,它在古代更多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近現代又受西方的影響,當然,它對傳統保存得比中國好,但畢竟它對周邊的輻射力還是比較弱的。

  對於印度這樣的國家,首先它龐大的人口保證了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對它進行軍事征服,尤其是在現代,在它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現在它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但在歷史上,它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所以當初英國也是一步步地征服了它的地方。印度也受到了地理的限制(喜馬拉雅山),它要想向歐亞大陸內部擴大自己的影響是比較困難的,北方有中國,西北部有巴基斯坦,和這兩個國家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這就限制了它向內陸擴充影響。

  如此比較下來,中國還是占據比較明顯優勢的,當然,我想這個優勢更多體現在未來,我們設想一個比較好的發展前景,在這種前景下,中國將成為東亞的主導力量,但現在還不夠。

  主持人劉波:東亞的地緣政治形勢是非常複雜的,中國在東面和日本有地緣政治上的衝突和糾紛,比如釣魚島;在南邊和東南亞國家;在西南和印度;在北邊和俄國……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態勢,以什麼樣的方式更好解決這些潛在糾紛與衝突呢?

  丁力:對於國家來說,領土不再像以前一樣是那麼重要的資源了,現在更重要的是生產和創造力。對於釣魚島,我想中國現在的政策是對的,(把問題)放在以後解決。對於東亞國家,釣魚島不是核心利益,而是邊緣重叠產生的爭端,這種爭端對於兩國來說不涉及到核心利益,所以可以放到後面解決,而且一旦將來實現東亞一體化,釣魚島的價值會慢慢淡化下去,成為純粹的經濟利益所在,而不是體現國家體面、國家主權衝突的導火索。我覺得慢慢地它應該會淡化下去,包括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端也是這樣,我想這不是今天中國政府的選擇,實際上當初在五六十年代,中國對藏南領土已經有了比較明確或者說很明確的態度了,而不是今天中國想要怎麼樣。

  主持人劉波:看來您對東亞一體化的前景還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丁力:我不是很樂觀,但除此之外東亞很難再有其它很好的前景,因為現在區域化是全世界的大勢所趨,在任何一個浪潮中,任何一個單獨大國都很難成為一體的力量,所以現在歐洲有27個國家結成了聯盟,任何一個歐洲大國,英國、德國,放在世界範圍裡來說都屬於比較小的國家,現在大家比較看好的將來幾個潛在大國都是人口大國和面積大國,區域一體化就是把更多領土、更多人口集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的市場。

  我在書中也說了,在真正的全球化到來之前一定是區域化,所以我覺得區域化是東亞很難避免的一條道路。

  主持人劉波: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障礙,比如中國和其它國家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歐洲現在(結盟的)二十幾個國家,尤其在1989年東歐國家轉型之後,他們內部同質化的趨向已經非常深入了,中國和東亞這幾個大國之間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對於這些差異,有沒有克服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