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梁啟超一家三代的“失敗”與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10-12-13 13:42:44  


 
  梁思成只說,“共產黨也要造房子”。 

    這與辛亥革命爆發,清廷初被推翻時,知識分子的憧憬頗為類似。在那個連魯迅都“覺得中國將來很有希望”的年代,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歸國,自稱“非國務大臣不做”,從司法總長到財政總長,完全介入了政權機器的實際運作。但事後的經驗之談,是梁啟超給孩子們寫信,希望他們不要浪費光陰,過早捲入國內左與右的爭鬥。

  解放北平前的一個深夜,梁家走進兩名解放軍軍官,他們懇求梁思成在地圖上標明北平城的古建,以備不得已武力攻城時,可命令炮火避開這些區域。梁思成由此對黨“一見傾心”。

  隨後的蜜月期,令梁思成這樣的愛國者頗為受用,他被邀請觀禮開國大典,又主持中南海懷仁堂的改建工作。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這些代表新中國的符號,都出自梁思成夫婦之手。

  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成長起來的梁從誡,17歲那年,背著父親提交了一份國旗設計方案。他的父親當時是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顧問之一。最終梁從誡的方案從2992份方案中被挑出,成為38套候選方案之一。

  不過因為幾分之差,梁從誡未能如願進入父親擔任系主任的清華大學建築系,轉而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22歲大學畢業,1958年考上研究生,師從蘇聯專家,攻讀世界史、美國史,研究羅斯福新政。畢業後梁從誡到雲南大學任教。1962年,剛滿30歲的梁從誡調回隸屬外交部的北京國際關係研究所,正是大好韶華。

  從“梁三子”到民間環保領袖

  但文革來了。梁從誡的名字從此變成“梁三子”——批鬥的牌子寫著:保皇黨的孫子,反動學術權威的兒子,修正主義的苗子。他被下放到江西鄉下“五七幹校”勞動改造,沒有父親指導,也學會了一手好木工。

  8年後,梁從誡被允許返回北京,但還戴著“現行反革命”的帽子,無人問津。主持中國大百科全書工作的閻明複(中共情報專家閻寶航之子,文革時被關押在秦城監獄,1980年代中後期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統戰部部長,於1989年後免職,後任民政部副部長)去外交部調他,梁從誡很奇怪,說閻明複是不是搞錯了,閻明複肯定的對他說,“你明天就到我們那裡上班”。當時的大百科出版社,聚集了一批像梁從誡這樣“有歷史問題”的人。

  出版社第一次接待國外代表團,閻明複從部隊裡借來一個翻譯,主賓落座不久,一進入實質話題,翻譯就不靈了。接待室鴉雀無聲,自幼受家庭熏陶的梁從誡,此時已完全聽懂外賓的英語,急忙救駕。整場翻譯下來,閻明複對“有歷史問題”的梁從誡發了火,“你這樣的水平為什麼不早說?”話鋒一轉,又說也沒關係,讓外賓看看我們在機場拎包的人也有如此高的水平。此後又有兩次國外的百科全書訪華團拜訪鄧小平,梁從誡也全程擔任鄧小平的翻譯。 

  隨後梁從誡參與創辦了《百科知識》月刊,透過讀者來信所反映的鄉鎮企業污染狀況,他開始關注環境問題。梁曉燕是梁從誡在《百科知識》時期的老搭檔,她說,1990年代初的社會生活沉寂,很多人關懷國家、社會,但感到無力和無奈,不知道該做些什麼。1993年北京首次申辦奧運會,媒體報道說,當國際奧委會官員問及中國有無民間環保組織時,北京代表團不知如何作答。“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中國建立一個環境保護的民間組織?”兩人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