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梁啟超一家三代的“失敗”與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10-12-13 13:42:44  


 
  梁啟超與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都有過牽手與分手,但梁啟超並不認為這是爭權奪利,而是他的中心思想與一貫主張決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麼呢?就是救國。”

  1951年思想改造運動風起後,在兒子梁思成那裡,父親已是“抗拒最進步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而自己從父親那所受的愛國教育,“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但是他仍說,“我這一生自以為愛國不後於任何人”。

  在與曹長青的對話中,梁從誡也無一例外的提到,1949年新政權的建立,使知識份子感到中國終於統一獨立,這種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壓倒一切。梁從誡在文革後期已看出這個國家的整體性問題,但仍對黨和國家有著愛的感情。

  梁從誡席間談到,中國需要這種“愛國的反對派”,他用英文強調說,是“loyal opposite”。曹長青後來將這一段對話撰文記錄下來,發表在美國《世界日報》上。

  曹長青問及梁家三代人的共同點與差異,梁從誡說,“一代不如一代。學問祖父最大,父親在建築學上很有成就,我只是對中國現實的了解比祖父和父親都深,在社會底層8年(文革下放),直接感受到老百姓的痛苦。”

  實際上,梁家三代對於社會的推動,並非盡如梁從誡所言。

  梁啟超在學問之外,對於新民主義的傳播影響頗為深遠,其中的一名崇拜者就是青年毛澤東。1911年春天,18歲的毛澤東將他所描繪的未來中國政治藍圖貼在湖南長沙一所學校的墻上,在藍圖中孫中山將成為總統,梁啟超是外交部長。晚年時,毛澤東還曾回憶當年“受到梁啟超辦的《新民叢報》的影響,覺得改良派也不錯,想向資本主義找出路,走西方富國強兵的路子。”

  梁思成的成就來自建築,但如今為大眾所熟知卻是他的“北京城墻保衛戰”。也正是梁思成開啟了這個抗爭先例,才有後來平遙縣文管所所長李有華搶救出平遙古城的奇跡。而支持李有華的,正是梁思成的學生。

  體量遠小於北京城的平遙古城,於1997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北京複建永定門城樓。4年後前門大街、大栅欄等多處古建被修復,北京居民捐出家存的城磚,只為修復一段仿古城墻。林徽因一語成讖,歷史仿佛又回到起點。

    在梁從誡成立大陸第一個環保NGO的1990年代,環保與NGO這兩個概念,對於大陸來說都極為陌生。而現在這樣的NGO組織在大陸已近千個。身為新生事物的布道者,梁從誡在1995、1996年兩度在全國政協提案,要求首鋼搬遷。2005年,首鋼搬遷至曹妃甸,連搬遷地址都與梁從誡的建議一模一樣。梁從誡說,如果能早幾年確定,北京城的空氣會好很多。

  有評論指,身世、家教給予了梁從誡對於整個社會天然而堅定的責任感。而在公開場合作有關梁家三代的自我評價,梁從誡本人卻有一段精彩的表達。陳之藩曾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披露,梁從誡在美國說得最精彩的一句話是,前清政府真是腐敗,出了我爺爺梁啟超,中華民國真是不行,出了我爸爸梁思成,我現在從偉大的祖國來,出了我!言畢大家鼓掌大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