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梁啟超一家三代的“失敗”與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10-12-13 13:42:44  


 
  此時的梁從誡早已於1988年放棄公職,應聘到民辦的中國文化書院任導師。隨後他力促以中國文化書院為掛靠單位,組建了大陸第一家民間環保NGO組織自然之友(Friendsof Nature)。他曾給英國首相布萊爾寫信,呼籲英國方面制止藏羚羊非法交易,得到布萊爾的會見支持;他也曾向正在訪華的克林頓送上瀕危滇金絲猴照片,令克林頓笑稱滇金絲猴是他的表親。

  這一系列的民間環保外交,使得梁從誡在環保領域聲望日隆,被稱為“民間環保組織第一人”。但現實的無奈隨之而來。當梁從誡站在像醬油湯一樣的黑水面前,質問縣長為什麼不關閉污染工廠時,縣長說,廠子養活著一萬多人,關了誰養活他們?梁從誡啞口無言。

  在寧夏西海的乾旱地帶,他看到一對姐弟挖發菜,明知挖發菜對脆弱的地表是傷害,但是他無法去要求他們放棄這個僅有的謀生方式。梁從誡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發現中國的環境問題歸根結底其實就是社會問題,這並不是簡單的振臂一呼就可以解決。

  這一幕似曾相識。

  三代都是愛國者

  梁啟超論戰無數,但世人對於梁啟超後來在民國中的政治表現,並無特別記憶之處。有評價稱,梁啟超當財長,任內未興一利,革一弊。前清遺老、解放後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周善培曾說,梁有極熱烈的政治思想、極縱橫的政治理論,卻沒有一點政治辦法,尤其沒有政治家的魄力。

  而在梁思成,當他與陳占祥就首都行政中心的選址,共同提出保護北京舊城的梁陳方案時,與蘇聯專家的想法發生碰撞。梁思成與他的父親一樣,選擇了論戰。但論戰毫無意義,社會主義中國要參照莫斯科經驗,這在當時是時事所致。

  專研於一隅,不解建築與政治之間勾連的梁思成,又從純粹知識分子的立場出發,排斥領袖希望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到林立煙囪的想法,而且當著北京市市長吳晗與市政府秘書長薛子正的面,對周恩來說“我對這兩位領導有意見,他們不重視城樓保護”。隨後在一次擴大的國務院會議上,吳晗起身指責梁思成是老保守,梁思成當場痛哭。

  到頭來他還被紅衛兵打倒在地。作為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的梁思成,能阻止美軍轟炸日本奈良、京都這兩座歷史古城,傾盡全力,卻保不住自己首都的一塊城墻磚。這令人扼腕的結局,其實也與他的學識無關。

  梁從誡這一輩,也繼承了祖父與父親的論戰傳統,以及不畏當權者的姿態。2005年一場“自然是否需要敬畏”的大討論,在梁從誡與何祚庥之間展開,隨之波及整個科學界。在此前2001年的“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對話會”上,梁從誡也與北京市某位領導針鋒相對,最後領導拂袖而去。

  1990年年代初,梁從誡由哈佛大學東亞系主任杜維明邀請,至夏威夷東西方中心(East West Center)新聞傳播研究所參加研討會,與旅居美國的學者曹長青有過一次懇談。在這次邊吃餃子邊看蘇聯巨變電視轉播的談話中,梁從誡說,梁家三代人最大的共同點是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國心。為了這種責任、愛國,而不顧個人。但三代人都是失敗者。他們都不喜歡政治,但政治都找上門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