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亥百年:孫中山思想仍多硬道理

http://www.CRNTT.com   2011-01-08 08:50:42  


 
  說及孫中山的思想體系,開宗明義,依孫之自語乃:“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術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 

  笫一部份,孫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他就是要“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論及此道統,堯以“允執厥中”四字轉舜,舜再以“人心惟危,道心為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授禹,所強調者不外乃孔子中庸之道,故孫中山思想要屬不極端不偏倚。中國傳統還講求一種與霸道相反的王道精神,孔子“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一話最足代表。孫中山也說:“中國從前的強盛是獨強...各弱小民族和國家都是拜中國為上邦…中國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們。” 
 
  孫儘管自幼赴洋深受西學之洗禮,而且身處彼時全盤西化甚盛風氣之下,卻仍能徹悟和珍惜中國悠久精深的傳統文化,不忘本的立場誠極難能可貴。今所謂之“中國特色”說必亦以此傳統為本,離此無他由徑;孫講民權主義時有段這樣的話:“至於歐美的風土人情,和中國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中國的風土人情是怎麼樣,便像學外國的機器一樣,把外國管理社會的政治機器,硬搬進來,那便是大錯。”故孫確乃此“中國特色”主張之先行者。 

  誠如美國學者杭庭頓所說世界各主要文明都各有積澱深厚之本,中國文明屬最悠久,自有其過人處,今中人絕不應枉自菲薄。如何珍惜和發揚光大我傳統中國性,孫中山所指引出的明確方向,我輩自當知所汲取,溫故知新,承先啟後,用能維繫數千年綿延不斷之中國文明於不墜。

  第二部份,孫於1894年28歲上書李鴻章自言:“幼曾遊學外洋,於泰西之語言文字,政治禮俗…皆略有所窺,而尤留心於其富國強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規。”同篇又載有名句:“(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於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1897年孫32歲在倫敦走避清領使館後,每日赴馬克斯當年常往之同一大英博物館潛心治學,其三民主義的思想漸成體系,當中無一不受到歐美學說事蹟之深刻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