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亥百年:孫中山思想仍多硬道理

http://www.CRNTT.com   2011-01-08 08:50:42  


 
  3.孫一再曾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類似的話,但名稱雖同,內容卻大不同。孫中山的節制資本及平均地權等主張,相對都是很溫和務實。他又借重了當時美國學者Maurig Williams的研究,認為“歷史的重心是民生”,以民生史覌別於其時獨領世潮風騷的唯物史覌。放眼今天世界各國,不以民生為重者其國必窮必亂,孫中山的眼光畢竟夠深邃兼遠大。孫中山平生特喜廣書“博愛”二字贈人,他的演講文稿也總蘊涵著濃烈的同胞愛,都自然流露出他仁民愛物,悲天憫人的正宗民本胸懷,更能反映出中外史上諸多超大歷史人物之如何視人民如草芥。孟子舉孔子及伯夷等“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之正氣例,孫中山確然是則同。 
 
  總上,孫中山一生奔走革命,尚能勤於著書立論,居高見遠,集行動及理論於一,典範不世而有。可惜天妒英才,孫操勞終生,壽稍差60而卒於肝癌,令其事業無以延續發皇。特別可惜的是他晚期“聯俄容共”的路線不被繼承,國共兩黨關係惡化而至內戰及爾後接踵而至之諸多政治劫難,而迄今兩岸問題猶未根治。台方在兩蔣崇孫時代之後有所謂“去中化”之演變,孫之歷史地位及現實待遇早已大不如前,反而大陸新近轉向對孫至為厚尊,歷史之吊詭及時空之差錯,究可克服否,今兩岸是否尚可藉孫中山之遺業而達共識之合同,中山陵上之英靈,其可盼乎! 

  孫中山臨終彌留時連呼數十聲“和平奮鬥救中國!”今神洲規模已具,為臻長治久安,凡我輩有志後人,寧不思稍法孫中山無時不念及國事之精神乎!玆再錄孫當年悼念列寧的祭文以追思之:“茫茫五洲,芸芸眾生。孰為先覚,以福齊民。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唯君特立,萬夫之雄。…天不假年,於君何說。亘古如生,永懷賢哲。” 

  (本文作者盧卡爾是台灣籍律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