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亥百年:孫中山思想仍多硬道理

http://www.CRNTT.com   2011-01-08 08:50:42  


  
  孫中山深信要振興中華,“除了恢復一切國粹之後,還要去學歐美的長處…如果不學外國的長處,我們還是要退後。”是的,大凡國家之存亡興衰很多時是繫於與外部的相對形勢。特別在今全球化時代,中國尤其不應孤立於世界的主流國家之外,必須善交他們,徹底扭轉冷戰年代所遺留與之對抗的心態,並能確實掌握自己仍處於發展階段的定位,不卑不亢,甚至在內部作出必要的順應和調整,以期為己謀得一席真正安穩的國際地位,再求進取。孫中山常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中國特性必然不可違逆普世現代性,這是適者生存的自然定律,不因人的主覌意圖而異。孫中山的國際眼光,今本土型之國事最高領導人們莫不應見賢思齊,則善莫大焉。 

  第三部份,乃孫融會貫通古今中西學之自創論述,於今仍深具啟發意義之犖犖大者有: 

  1.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在物質建設上有上述的實業計劃,在心理建設上有講“知難行易”道理的孫文學說。他列舉十大例證,以說明“天下事情,如果真是知道了,便容易行得到。”他又指出,細味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當能解)”此話實反證了知難行易的道理。知之重要,於當今知識經濟之社會為更甚,現中國面臨經濟轉型,不能只停留在作為世界工廠的狀態,欲提升競爭力,孫中山鼓勵求知的態度尤適發揚。 
  
  2.“在民權發達的國家,多數的政府都是弄到無能的,民權不發達的國家,政府多是有能的。”此話竟出自畢生奉獻於民主革命事業的孫中山之口,或許當時因專制而成功如德日俄等國的示範效應太大,也足見孫貫有獨特之洞識而非人雲亦雲者。他因有如此之嘆才引申出“權能區分”的政治理念和架構:政府必須有能,但人民當須有權以防制之。他提出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直接民權,政府則在常見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治權之外,應多加考試和監察兩權。考試權是沿襲中國行之已久,公平客覌又開放的文官選拔制;監察權則參照中史上直通天子的諫官禦史制,亦可有效防患行政權之濫用。此五權憲法在台沿用至今,運作無礙,效用頗彰,是乃孫之創見得獲實現之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