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2010年中國那些不知下文的新聞

http://www.CRNTT.com   2011-01-11 14:29:29  


 
  來自吉林的租客王華(遇難者趙文的表哥)所不能接受的原因是:30歲的人和80歲的人,採用一刀切的死亡賠償標准(年限20年),公平嗎?“我表弟太年輕了,才30多歲,沒結婚。他將來的前途,誰也說不好。也許他去要飯,也許他做一個老板,但起碼他還好好活著。你現在給我定20年的標准,可我弟弟的月收入也有七八千到一萬。”

  後來,工作組的兩位成員找到趙文的父親、王華的舅舅,提出多賠償贍養費40萬,總共136萬。張仁良甚至親自上門看望,承諾“日後其他人家如果拿得多了,我還會分文不少地補給你”。

  王華的舅舅本想咬定150萬賠償了事,又被親屬勸住,下不定決心。“政府起碼應該拿出一點誠意來。現在確實沒誠意,”王華說,“像財產申報的基本情況表,就是個笑話。家具、家電財產什麼的,要寫生產廠家、數量、購置年月、價格、放置位置,這個誰能記得?”

  對於賠償方案中推薦的6家上海資產評估機構,住戶們也普遍不能信任。“首先它們要提交其檢測的技術依據,否則我們憑借什麼基礎來參照呢?”符號說。“就像之前的DNA檢測報告,打印兩張Word紙蓋個章,誰不會弄?”

  《方案》末句指明,由上海靜安區建設總公司具體實施。“它有過錯,它是罪犯,憑什麼跟我們談條件?”連一向溫和、被視為“理想主義與完美主義”的符號,談及賠償責任追究時,也忍不住激動起來。

  11月16日淩晨,公安部長孟建柱率國務院工作組趕赴事故現場,指導搶救工作、善後處理和事故調查。迄今為止,國務院調查組已經駐滬一個多月,以秘密而低調的方式展開調查。人們無法從媒體報道中得知關於調查的任何進展。

  電焊工吳國略、其父吳其國、律師張培鴻等,都在等待國務院調查組的結論。吳國略說:“現在我們只能相信政府。”

未完的祭奠

  “頭七”時,作家夏商組織網友自發獻花,引發“菊花行動”。自此之後,每過七天,他都會去獻花、拍照,將記錄保留下來。獻花會被收走,但記憶不會。“儀式是一種聲音。”

  網友_btr也堅持用影像記錄著這段身邊的歷史。多年後,人們翻開他的相册,會知道“四七”天灰飄著小雨,而“五七”是個大晴天。隨著時間流逝,鮮花由清一色的白菊變得繽紛斑駁,金燦燦的法事物件踞立一角,“紅色十字架和悲慟的留言出現在新更換的藍色擋板上”—不變的是人頭攢動的街角。

  12月19日,《新周刊》2010新銳榜推委會特別大獎,推委們一致頒給了上海城市交響樂團。“他們出現在膠州路,他們帶來了舒伯特。他們與十萬上海市民一起,代表著一座城市的良心和‘公民上海’的覺醒……”樂團成立只有5年,團員以滬上白領為主,每周三排練一次。對於得獎,平時經營著一家快餐店的小提琴手柳躍說,“心裡很平淡”。“大家的初衷很單純,就是想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遇難者的哀悼。”

  用另一種方式行動著的,是許多熱心的、較真的網友。11月23日,上海市政府宣稱遇難人數為58人,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屬不願公布遇難者名單。這一說法遭到許多網民的質疑。

  當日,有知名網友在Twitter上發起大火遇難者名單調查行動。很快,網友郭大俠積極響應,發起呼籲,設計表格,統計名單,更新數據。他查詢大樓資料並做出房間分布表,發動網友志願認領房間進行核實。

  截至12月7日,調查共收到網友發來的綫索郵件30多封。像水電繳費記錄、銀行信用卡、電話對賬單、街道人口普查記錄、QQ群、小區業主網站等,都成為大家進行核實的現實憑據。

  參與一綫調查的網友撥打“11.15”善後小組電話反複核實,“不同的人輪流打電話,不停打;有時候以志願者的名義,有時候以朋友的名義”,“逼得兩位接待人員摔了電話”。這些多數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普通上班族,經常上Twitter卻不激憤,關心公共事件並樂於參與其中。

  到12月初,調查結果顯示,遇難人數為58人,與政府公布的數字吻合。但對於“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屬不願意公布遇難者名單”的說法,參與到調查一綫的網友飛飛說,她接觸過大部分死者家屬,“他們並非不願公開名單,他們也希望讓這些死者被記住,而不是變成一個簡單的數字。”

  在符號看來,遇難者及其家屬們,需要更堅固的東西來鐫刻這段記憶。海藍色擋板上的黑色水筆字跡,在上海這個全年多雨的城市裡,將被迅速衝刷,或蒸發在空氣裡。他呼籲政府建立一座災難紀念碑,銘記不幸,警示後人。

  到“七七”那天,夏商希望找77位和尚到現場做法事。“火災對周圍居民的影響很大,對風水、心靈都有影響。做法事對以後房價的回升應該也有幫助。”儀式費用約為6萬-7萬,聚集1000個人,每人捐出77元,即可實現。他還想要留住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等家屬的利益問題解決之後,就開始采訪,寫一些東西來紀念死者的人生。

  按照民間傳統,“七七”是祭祀的最後一天。佛經裡說,過了這一天,死者就會轉世托生。從風中來,到風中去。但是留給生者的大火疑問,答案卻不在風中。它依然未完待續。

  (事件回顧詳見本刊2010年11月26日《上海覺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