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秦輝:十字路口的中國二元土地制度(下)

http://www.CRNTT.com   2011-02-25 09:40:29  


清華大學教授秦輝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訊/《讀品》日前登載清華大學教授秦輝的演講“十字路口的中國二元土地制度”(下),內容如下:

  時間:2010年8月22日14:00

  地點:上海季風書園 

  主講:秦輝清華大學人文與社科學院教授 

  評議:楊奎鬆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傅蔚岡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 

  主持人:徐瑾,【讀品】編輯 

  本活動為【讀品.關注三農】系列活動第四講 

  秦輝:當時為什麼要這麼搞呢?我覺得有一點是很直接的,我可以舉很多具體的案例。比如說現在很多人講的土改是晉綏地區的土改。講得多是因為它是由一個壞人——康生——組織的,但其實,當時晉冀魯豫地區的土改搞得比晉綏地區還要厲害,但它是好人組織的一個地方,人們就提得比較少。我們調查過很多側面的情況,晉冀魯豫地區的土改確實是很厲害,當時它印很多統計小册子,其中有個統計册子比較有意思,它說“群衆運動各項數據統計表”,其中有個“鬥爭果實”,裡面就有什麼“銀元若幹”、“衣服若幹”、“土地若幹”,還有一項是“群衆打死人的統計”。你看到這個統計就會有個很大的感覺:大量的村子的“鬥爭果實”中,土地占的比重都很少。我曾經看過好幾個村子,比如徽縣的葛村莊,是當時中共徽縣縣委的所在地,是縣委直接領導的土改。這個村大概有兩千多畝土地,土改中只有一百多畝是“勝利果實”,也就是土改中分掉的土地只有一百多畝。但是這個村兩百多人,打死的就有其個人。這種例子很多,實際上沒分多少地,但是死了很多人。為什麼要這樣幹呢?你可以看這之前之後的戰爭形勢,老實說,共產黨最初在當地征兵征糧並不是那麼容易,但是搞了(土改)之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一部分人跑了,跑到國民黨那里去了。當時像徽縣這樣的地方,有28%的人跑到國民黨那里去了,其實就是國民黨所謂的“還鄉團”。這些人都是有“血仇”的,如果這些人跟著國民黨軍隊再打回來,那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大家都想像得到的。造成這樣的局面以後,用文件中的話講,就是“群衆被發動起來了”。這個時候,大家想的就不是共產黨掌權我就能多得一畝地,國民黨掌權我就少了一畝地,不是這個問題。而是共產黨掌權,我可以多的一畝地,國民黨掌權我可能就掉了腦袋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農村被割裂成兩大塊,彼此之間的關系成為你死我活的關系,國民黨的勝利,對很多農民來說其實不是什麼經濟利益的問題,而是會不會掉腦袋的問題。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大家都動員起來,讓大家都提著腦袋跟你幹了。這個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投名狀現象”,這樣你就能理解了。

  但是後來搞得太過火了。徽縣有一個地方,叫什麼九勝莊,最後搞到什麼地步呢,一千九百人,跑掉了一千二百人,大部分人都跑了。按照書中說——是《人民日報》還是晉冀魯豫的地方報紙說的,說徽縣的這個地方,搞得人們都跑光了,村子只剩下少數民兵,而且都是單身,他們認為是搞得過火了。當時那個報紙說得很有意思,說領導發現了這種情況之後,就“果斷地停止了土改”,然後才卻了很多措施,吸引難民回來,然後就出現了什麼大好的形式之類的。你會發現,它講的“停止土改”,並不是說把土地還給了地主,而是停止了大鬥大殺。其實在當時,你如果不大鬥大殺,就不叫土改。所謂土改,就是搞的這個東西。搞到這種地步,當然就是影響戰爭動員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