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工荒就業難並存 折射經濟轉型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1-03-12 08:56:42  


 
  文章分析,為何改革開放初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一則源自長期以來農業處於哺育工業的不利的政策與制度格局,使農業勞動力回報低下,存在轉移動機;一則工業承接了國際技術外溢,迅速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在當時加工製造業等貿易部門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比務農更大收益下,大量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然而這種過度的轉移使農村自1990年代末期就出現了農村勞動力匱乏,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主要為老人幼童等問題。這充分顯示1990年代學界倡導的廉價勞動力實際上是貿易部門對農業資源的抽離。

  文章最後說,改革開放以來的廉價勞動力潮湧並非市場狀態下的勞動力過剩,而是政策性、制度性所帶來的勞動力非市場化造成的結果。同樣,當前用工荒,本質上是勞動力市場對長期以來勞動力價格偏離均衡值的自發修正,即勞動力通過用腳投票來表達其利益訴求。這是新生代農民工知識結構提高、識別能力增強背景下,對勞動力市場價格進行重新博弈的可喜且理性過程。至於當前失業集中於大學生,農民工反而稀缺,顯然與近年來大學擴招造成的勞動力就業結構、工種結構的扭曲有關。因此,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反映出的問題不是勞動力的供大於求,而是中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所面臨的轉型困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