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要加快經濟轉型應對碳關稅

http://www.CRNTT.com   2011-04-09 09:00:47  


 
  另外一個不公平是全球分工體系發展失衡導致的“碳轉移”。事實上,碳排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貿易、投資、國際產業轉移引起的,隨著近二十年來經濟全球化的逐步展開,全球分工中“低收入國家生產、高收入國家消費”的格局也自然造就了發展中國家要為全球低端製造環節中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埋單。

  然而,“碳關稅”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卻是多贏之舉。首先,發達國家經濟大部分是輕型化的產業結構,其能源密集度和碳密度遠低於發展中國家,如果按碳排放總量計算,碳稅成本非常低。其次,“碳關稅”是一種新型貿易壁壘,它既是對本國企業的保護,也是用通過高額稅負抬高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的出口成本,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的競爭力。最後,“碳關稅”可以為本已債務纏身的發達國家創造一個新的稅源,碳關稅既打著“保護環境”的牌子,又可以為其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因此,近幾年發達國家早就厲兵秣馬開始醞釀“碳關稅”的出台。除了歐盟要自2012年起對來自非《京都議定書》締約國的工業產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稅,2009年7月4日,美國也通過了一個“限量及貿易”法案(也稱《利伯曼-沃納法案》),該法案要求所有美國進口商必須購買相應的許可證,需要購買的排放許可證的數量要等於進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即美國版的“碳關稅”。除了碳關稅這樣對國際貿易的硬約束之外,美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還試圖推行披露產品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碳標識”計劃,這種碳標簽將成為新的貿易規則。

  文章認為,可以預見的是,設置各種碳壁壘將是未來發達國家建立另類霸權的新趨勢,今後各國國際收支平衡、碳貿易摩擦、匯率問題、碳減排配額及其分配問題等都會高度與碳關稅的徵收高度聯繫起來。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一半依靠煤炭等化石能源,因而碳關稅產生的影響較大。中國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外先進水平高40%,因此碳關稅的徵收將直接抬高大部分中國製造的產業成本,這意味著相關產業盈利能力將會削弱,將會影響到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