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百年清華,富貴之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10:14:58  


   
  資源優勢:每年獲得數十億財政特別“關照”

  如果說“清華畢業”的光環對大學新生還稍顯遙遠的話,躋身這樣一所名校享受到的資源優勢本身也足够誘人。幾年前大學校長痛斥本來就不多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猶言在耳。清華作爲中國政府“985計劃”的重點關照對象,每年可拿到數十億的特殊撥款。當然,這個項目的資金不是向該計劃所屬的38所重點大學平均分配的。反觀英國,126所高等學校每年分享660億的政府資金,但却創造2220億的社會財富,優秀的創值能力被形象的描述成奶牛(吃進去草,能擠出奶)。

  人脉優勢:MBA學員掏高價攢關係,政商通吃 

  美國《商業周刊》注意到清華MBA學員這個特殊群體,報道指出,“在中國,如果沒有多少關係做不成多少事,清華大學國際MBA項目是少數幾個地方務必要抓住的。”來自臺灣讀MBA一年級的學生認爲,如果不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將會失去大量構建關係網的機會,錯過有趣的人,“有時候覺得這太過頭了。”

  在臺灣人還不太理解這一“中國特色”的時候,清華大學已經悄然提高進入MBA獵取人脉資源的門檻。有新聞說今年清華在職MBA的學費飈升至18.8萬元人民幣,漲幅超過40%。專家稱名校MBA學費追漲的原因主要在于保持身價;對于學員而言,高學費則表明了這個交際場所的級別,能够積累足够的人脉資源是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

  當然,深厚的人脉幷不僅僅在商界吃香,政界、學界或多或少亦存在“清華系”的影子。據統計,清華大學建校百年共有17萬多名畢業生。建國以來,清華畢業或曾在校工作過的校友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30人,工程院士144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4人,省部級以上幹部超過280人,其中曾任和現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另據清華2007年的就業數據,54.2%選擇到特大型國有企業、重點高等學校、省部級以上科研單位、部隊等重要行業和領域就業。 

“被需要”的清華
   
  “名校情結”渴望知識還是金錢?

  無論從金錢還是權勢的角度衡量,清華的“家底”都是雄厚的。這或許不是這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載物”爲校訓的大學追求之全部,但今時今日的清華却實實在在滿足著社會的“需求”。經濟學家、制度學派創始人凡勃倫曾在在上世紀初提出“教育公司”的概念警告商業原則對美國大學的滲透。“大學越來越越追求品牌價值,學校要求老師生産更多的學術産品,這樣學校的LOGO價值就越高,對生源就更有吸引力,這樣學生畢業後就能收入更高,反過來提升學校的品牌價值。”

  上述品牌價值的循環改變著社會大衆對于清華畢業生的判斷標準。凡是有“名校情結”的中國家庭,清華進榜幾乎是當仁不讓。每年夏天清華校園裏擠滿各地來參觀的中小學生,拍照留影一臉虔誠。《中國青年報》去年的調查中有接近50% 的受訪者認爲進了名校能够掙更多的錢。另有新聞報道了一名清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靠賣猪肉爲生,不少人就會駡他們浪費國家教育資源,甚至當笑料調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