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百年清華,富貴之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10:14:58  


 
  至于美國的庚款演化成創辦清華的資金,當時滿清駐美公使梁誠(廣東人,系隨容閎第4批赴美留學幼童)起了第一推動。梁誠在1905年1月19日致外務部函中提到其與海約翰商談庚款付金、付銀(中國希望付白銀,負擔輕些)時說“中國財政支絀,貴大臣所深知,現籌賠款已窮羅掘,一概還金,勢須加增租稅,民間艱于負荷,仇洋之念益張,大局或有動搖,禍患何堪設想。”…“海爲動容,默然良久,乃謂庚子賠款原屬過多”。梁頗機敏,從此游說重點由堅持還銀改爲商請减收,對于减收用途,梁在與美方交涉時提出廣設學堂遣派游學之用,說這對美國是“喜得歸款之義聲,樂觀育才之盛舉”,對中國是“以己出之資財,造無窮之才俊”(1905年5月13日梁致外務部函)。

  未想好事多磨:先是袁世凱欲插手,說“應將此項收回之款,用以整飭路礦…”(1905年5月23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致外務部函),袁和時任東北總督徐世昌、奉天巡撫唐紹儀想將退款作爲東北開發銀行資金,被美拒後唐還去過美國,竟想把退還庚款作抵押向鐵路大王哈裏曼(E.H.Harriman)借款辦銀行(袁較可笑,清華成立後還曾專門有一個“項城袁氏親支子孫游美暨入清華學校簡章”,每年在規定名額外爲他們家添設3名);後有對退款積極的海約翰不幸去世,繼任者魯特(Elihu ,Root)相對消極,又有因美虐待華僑中國人抵制美貨及美傳教士在中國被殺等等擱置2年多;待美國總統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同意交國會時,衆議院登比(Edwin,Denby)又同情美貿易商,要求保留二至三百萬賠償金。最終,1908年5月25日美國參衆兩院聯席會議决議:茲授權總統批准修改,應從中國收到24,440,778.81美元賠款,…經修改後,中國應付款總數將限定爲13,655,492.69美元,利息按規定百分之四年率計算。總統1908年12月28日簽署實施,退款從1909年1月1日起始(1908年12月31日魯特致中國公使函)退給中國的賠款額不計利息爲10,785,286.12美元,計4%年息逐年退款計劃在實施法令中附錄的計劃C有詳細記載: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烽火連天、時局飄零,少有機構像清華這樣有充沛、規律、不貶值的資金來源,這正是清華得以加速發展的主要條件之一!1918年北大有學生2001人,預算爲67.7萬元,清華有學生665人,預算爲114.5萬元,可見清華資金之充足。100年前的10,785,286.12美元粗略按4%年息相當于今日的5.24億美元,別看現在中國政府財政收入逾10萬億人民幣(全口徑),拿出5-6億美元辦所學校還不多見,響動很大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學預計的總投資(二期合計)據報不過24億元人民幣。

  庚款得以部分退還不僅是慈善,美國的戰略思維是關鍵。羅斯福决定以退款派遣中國學生留美原因有二:一是擴張西方文化;二是甲午戰後中國留日學生大增,美國要和日本等國競爭在中國的影響。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斯(Edmund, J.James)1906年給羅斯福的備忘錄中說“中國正臨近一次革命……哪一個國家能够做到教育這一代青年中國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于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的影響上取回最大的收穫。”退還庚款可說是美國的一項風險投資,回報則難以評估:清華百年來培養了衆多著名學者、大量現代科技人員、不少政要商賈,他們有的感謝美國退還的庚款,有的持批判態度,有的則漠然待之。

  據說清華要辦盛大的百年慶典,不知會否提及這催生清華的2千多萬美元種子資金,歷史可以批判但不能遺忘,百年幷不遙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