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百年清華,富貴之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10:14:58  


 
清華不是唯一   
   
  校長矮化爲政府附庸,教授爭先迎合權力的時代,學生怎麽辦?

  儘管很難解釋,清華之所以成爲今天的清華是怎樣一種互動關係造就的,學子們想要追求的和學校能够給予的十分契合,但這個共同體却日益偏離先賢宏論中“大學之所以爲大”的本意。專欄作家馬國川曾經采訪了14位中國著名大學校長,這群“掌舵人”將“力不從心”的無奈歸結于“官文化”充斥整個校園,行政化使得校長們矮化爲政府教育部門的附庸,教授們只能想方設法地去迎合權力,或者主動投身官場謀求出路……這個時候,學生們還有什麽其他選擇呢?

  清華大學的百年誕辰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值得記錄的時刻,此時的反思、質疑甚至苛責也不僅僅針對這一所大學。只所以清華要承擔更多,無外乎它的過去確實有自由、獨立的光芒,那曾經給這個民族以希望;無外乎它的現在交織著太多權力和利益,可以是改革前哨,也可能是保守派的堡壘。
  
  清華大學投巨資慶祝百年誕辰,據悉位于主樓前的舞臺耗資達3000萬,可能是中國最大的臨時舞臺。 
 
  結語:現代漢語詞典對于掮客一詞給出的解釋是,掮客指那些替人介紹買賣從中賺取傭金的人,俗稱“中介”或者“托兒”。清華大學的問題也是中國教育的問題,必須時刻警惕“掮客化”這種傾向。(網易新聞另一面2011-04-0624)
 
鏈接:王蘭:對清華大學的風險投資默認分類 

  2011-04-06 20:31:16 王蘭 投資業人士

  沒錯,是對清華大學的風險投資,不是清華大學的風險投資。

  每年4月最後一個周日是清華大學校慶日,今年(2011年)爲清華大學100年校慶。

  中國大陸今天有點名氣的大學多數跨越了滿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如王文韶1895年在天津創辦的“中西學堂”(天津大學)、盛宣懷1896年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交通大學)、1898年百日維新期間創辦的“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張之洞1902年在南京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等。清華大學年齡上是後來者,清華成立後半年就爆發了“辛亥革命”,據此推算清華應是滿清治下創辦的“最後一所大學”。滿清治下還設過兩所今已不存但頗具影響的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和燕京大學。相較上述大學,清華大學的身世最爲奇特、準確說是創辦清華大學的資金來源最爲奇特。

  清華成立的主要依據是:1909年7月10日(宣統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外務部會同學部奏設立“游美學務處”與“游美肄業館”;1911年4月11日(宣統三年三月十三日)外務部會同學部奏“游美肄業館改名清華學堂訂章開學”(均有朱批:“依議,欽此。”)宣統的朱批是形式,關鍵是資金來源,而這與此前10年中國遭受的一場奇禍有關。庚子年間(1900年)北方拳民和教民衝突激烈,昏聵無知的慈禧在“扶清滅洋”口號鼓噪下,倚仗一些滿洲頑固派貴族大臣,貿然向衆列强宣戰,落得狼狽西竄。她跑了,受苦的是普通百姓。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賠款爲:中國賠償白銀4.5億兩(全國平均每人1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這就是俗稱的“庚子賠款”(庚款)。

  美國是派兵攻打中國的八國及辛丑條約的簽約方之一,1901年各國代表在天津商議“庚子賠款”時,美國國務卿海約翰(Hay,John Milton)令駐華公使康格(E.H.Conger)及辛丑條約全權代表羅克希爾(W.W.Rockhill)于會議中提出:1.爲免中國財政不勝負荷,全部賠款不得超過15000萬美元;2.美國應分得全部賠款的1/6即2500萬美元。“庚子賠款”的談判結果是中國賠款總數爲30000.3萬美元(合銀45000萬兩),美國分到2444萬美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