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梁思成之問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14:13:28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都。三千多年的人文積澱,賦予了它別樣的風情。明清的建築與現代化的樓宇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傳統與現代並存的迷人畫卷。徜徉城內,在歷史與現實間的回轉交錯中,人們感受著時間是如何改變著北京的記憶,又是如何將人們帶入到今天的都市生活中。

  所有這一切,會讓我們想起一個人的名字。50年前,他提出的北京未來城市規劃的設想曾經具有著驚人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而當年他為保護北京古建築所做的努力,也讓今天的我們肅然起敬,他就是梁思成。

  梁思成生長在一個聲名顯赫的家庭。他的父親梁啟超,曾經是領時代潮流之先的風雲人物,然而,或許是多年的政治奮鬥讓他感到厭倦和勞累,晚年的梁啟超已無心眷顧於世事紛爭的起起落落。他越來越看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並希望自己的兒女們也能從文化中發現永恒的美麗。於是,青年梁思成在父親的設計之下,收斂起他在清華大學展露出的政治才華,最終選擇了文化創造之路。

  1920年,梁思成認識了另一位影響他一生的人——林徽因。他後來曾回憶說:“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說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合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從此合二為一。1924年,他們共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和藝術,此後又選擇了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作為他們畢生的追求。從1931年到1945年,梁思成與林徽因等人走遍了全國十五個省二百多個縣,對包括唐代佛光寺和隋代趙州橋在內的兩千多個古建遺存進行了廣泛的勘察。

  梁思成走遍全國,勘測古代建築梁思成等人當年勘測的古代建築,相當一部分毀於後來的天災人禍。是他們的繪制圖為那些消失了的建築留下了永恒的身影。然而,梁思成並不是一個只沉溺於古典情趣,而不理會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夢想家。在20世紀40年代,他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城市已經走到傳統與現代化的臨界點,而對於他腳下的這座北平古城,他也深知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它的都市化進程。

  “1945年,在抗日戰爭和二戰結束以前,國際學術界就在討論戰後城市應該怎麼辦。梁思成當時就認為戰後的中國必然要工業化,要現代化,那麼城市就要發展,但是城市的發展要避免西方工業化進程造成的很多問題。所以他就提出來要做城市規劃,要設置城市規劃的機構,要培養城市規劃的學人。”他的學生劉小石如是說。

  劉小石,19歲時入梁思成創辦的清華大學建築系,成為梁思成的弟子之一,並由此走上了城市規劃的道路1947年,對於梁思成來說是輝煌的一年。這年2月,他被推薦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接觸了很多世界級建築大師。與大師之間的思想碰撞讓梁思成受益匪淺。回國後,他對清華大學的建築系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的嘗試。就在梁思成正躊躇滿志地決定辦出一個國際最高水平的建築學院時,風雲莫測的政治局勢卻讓他的心中升起一絲隱隱的不安。北平城外,解放軍正與國民黨傅作義將軍進行最後的談判。

   1957年,“反右”運動正如火如荼,而雄偉壯麗的北京城墻也正在被熱火朝天地拆除著。到處是毀墻的炮聲,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響。他已經有了無望的感覺,但這位中國建築業的泰鬥還要為保衛北京城墻做最後拼搏。

  有一天,梁思成進城去瞅了瞅,發現地安門已經沒有了,廣安門也消失了,聽說正拆廣渠門,急忙趕去,發現已經只剩下一個城台和一個門洞。

  毀城的大軍正向北京最後的兩個城門進軍——崇文門和西直門——1957年時最後兩個有甕城的城門。

  梁思成流淚了,他要去找周總理。他不明白:北京舊城是在偉人的努力下才保存下來的,而今天的毀城決策正是當年的保衛者做出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