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梁思成之問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14:13:28  


 
  他還記得,那是在1948年深冬的北平清華園,家裡忽然來了位不速之客。3個月前,在南京北極閣,他剛剛當選為院士,一回到清華園,發現整個北平已經被共產黨的軍隊圍得像鐵桶一樣了。

  眼下他確實有些擔心。近在咫尺的古城已經被圍了好幾個月,城裡的傅作義將軍是戰?是降?是和?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消息。共產黨對這樣一個甕中之鱉究竟有多久的耐心呢?真要打起來,那一座座精美絕倫的古代建築……他不願往下想了。

  這樣一位對中國古典建築情有獨鐘的建築學家,要目睹五代之都在兵燹中毀於一旦,那種痛心疾首可想而知。他覺得,自己比被圍在城裡的傅作義將軍還要度日如年。就這樣天天在擔憂之中煎熬著,直到有一天,一位不速之客叩響了他寓所的大門。

  來人介紹了自己的身份,開門見山地說:“梁教授,我受人民解放軍攻城部隊的委托,前來向你請教。城裡有哪些著名建築和文物古跡需要保護,請你把它們的位置準確標在這張地圖上,以便我軍在攻城時避開。”

  梁思成先生不僅把北平重點文物的位置準確地標在北平軍事地圖上,而且拿出了帶領學生們收集古建築文獻時記載的《全國建築文物簡目》,把它們一並交給了那位解放軍幹部,並對他進行了詳細講解。

  他很感動,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想:共產黨人了不起啊!於是,那張北平軍事地圖變成了《北平重點文物圖》,在西柏坡,掛到了毛澤東指揮平津戰役的指揮所墻壁上。隨後,毛澤東命令:“把這幅圖,交給圍城部隊。一定要他們注意保護這些重要的文化古跡。部隊在進行攻擊練習時,一定要對目標計算精確!”在毛澤東的指示下,北平城的全面保護被列為第一項第一級。在攻城的演習訓練中,解放軍對城內射擊目標逐一精確計算,力求勿使炮彈損毀文化古跡。

  一個月後,1949年1月,傅作義召集北平的學者名流開會。著名畫家徐悲鴻說:“北平是一座聞名世界的文化古城,這裡有許多宏偉的古代建築……希望傅作義將軍顧全大局,服從民意,使北平免於炮火摧毀。”康有為先生年逾花甲的女兒康同璧慷慨陳辭:“北平有人類最珍貴的文物古跡,這是無價之寶,絕不能毀於兵燹。”

  很快,北平和平解放了。

  這一次勝利,是良知的勝利。不論是毛澤東、傅作義,還是梁思成、康同壁,歷史都會“大書一筆”。

  但新中國成立後,保衛下來的北京舊城,卻要在“保衛者”手中毀掉了。它在即將落下炸彈之前得到了保護,在攻城的炮彈尚未發射時得到了關懷,但卻要在和平時期裡徹底消失。

  對此,梁思成後來這樣回憶說:“建國之初,北京市一位領導曾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我說:‘毛主席說,將來從這裡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這使我大吃一驚。這難道不正是我們所要避免的嗎?‘處處都是煙囪’的城市將是什麼樣子?那情景實在太可怕了。於是我就老老實實地把我的想法和盤托出。我認為華盛頓作為一個首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可借鑒的好典型。北京是個古代文化建築集中的城市,不宜發展工業,最好像華盛頓那樣,是個政治文化中心,風景幽美,高度綠化,而北京的大批名勝古跡可以發展成為一個旅遊城市。我發表這些看法並沒有想到反對誰,而且我對毛主席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句話深信不疑。

  當時的梁思成,不僅是著名的建築學家,而且是北京市的副市長,但他無法主宰北京城墻的命運。

  1950年2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曾留學英國的著名建築家陳占祥一起交了《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即著名的“梁陳方案”。提出在舊城外的西側另辟新區。這樣,舊城留下,新建一個新中國的政治心臟,而一條便捷的東西幹道連接新舊二城,如扁擔一樣擔起中國的政治心臟和中國的城市博物館。

  梁陳方案立刻被否定。1957年,陳占祥被打成右派,而梁思成,幸虧彭真的“提前”保護,才免遭厄運。

  讓我們看一看梁思成要保衛的是一個怎樣的“北京舊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