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梁思成之問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14:13:28  


 
  即使沒有到過北京的人,也早已從香煙牌上見識了大前門。今天,在人們看到孤獨兀立在車水馬龍中的前門箭樓和正陽門之間是一個由城墻圍成的巨大甕城;北京內城九門都是由箭樓和城門樓構成的雙重城樓的巍峨建築,門樓為三檐雙層的巨大樓閣或殿堂,包括外城和皇城的城門城樓、箭樓、角樓等曾多達47個。如此一說,你對北京的毀城也不會那麼無動於衷了吧?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梁思成知道舊城作為一個整體,無論如何保護不成的時候,仍然發出最後的呐喊。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舊城的城墻和城樓。

  在北京《新建設》中,梁思成為北京城墻做了他最後的徒勞辯護,可以使我們後人洞悉當年的情景(“○”為毀城者的言論,“△”為梁思成的辯護):

  ○城墻是古代防禦工事,是封建帝王統治的遺跡,其歷史任務已經完成,理應拆除。

  △那麼,故宮不是帝王的宮殿嗎?天安門不是皇宮的大門嗎?這一切建築遺物雖然曾為帝王服務,被統治者專用,但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傑作,今天已屬於人民大眾,成為民族的紀念文物了。

  ○但是,城墻限制和妨礙城市發展。

  △現代城市為防止過度密集和擁擠,採取大城市用園林地帶分隔為小區域的辦法。城墻正可負起新的任務,承當現代大都市的區間隔離物。而當國防上需要時,城墻上還可利用為良好的高射炮陣地,古代的防禦工事在現代還能再盡歷史任務。重要的是打破心理上的城墻。人民政府所規劃的大北京市界已21倍於舊城區,政策方向早已確定,舊時代政治、經濟上的阻礙早已消除,我們不應再被心理上的一道城墻所限制、所迷惑。

  ○城墻阻礙交通。

  △只要選擇適當地點,多開城門即可解決。同時在城市道路系統設計上,控制車流,引導其匯集在幾條主幹道上,正可利用適當的城門位置導向。

  ○拆除城墻,可取得許多磚,可取得地皮,利用為公路。拆之無害,且有薄利可圖。

  △城墻除1米厚的磚皮外,內皆灰土,總數約1100萬噸,以20節18噸車皮組成的列車日運一次,需83年才能運完。這一列車,83年之中可運多少有用之物?廢物體積如十一二個景山,安放何處?北京城外並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廣闊的平原,何苦要費巨大的人力取得這一帶之地?拆除城墻的龐大勞動力又可積極生產許多有利於人民的成果。如此浪費人力,同時毀掉一件國寶文物,不但是庸人自擾,簡直是罪過的行動。

  林徽因對當時的北京市長彭真說:

  你們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梁思成也有類似的話:

  50年後你們會後悔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