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辛亥後人:從貴胄走向平民與政治漸行漸遠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5:20:22  


 
  走不遠的從政路

  辛亥革命期間,流行“孫氏理想,黃氏實行”的說法。

  流亡日本期間,孫中山創建了中華革命黨,但黃興對加入該黨需“以打手印為信誓”的做法不認同,認為這樣做幫會習氣太重,不願參加。因分歧嚴重,孫中山要求黃興“靜養兩年”,並要求黃興禁止其親信部下再公開說諸如“中國軍界俱是聽黃先生之令,無人聽孫文之令者”的流言。

  1914年7月初,黃興離開日本,遠走美國。兩年後,42歲的黃興病逝於上海。他的靈柩沿江而上,從長江進入湘江,最後被國葬在岳麓山。

  黃興病逝後,長子一歐、次子一中、三子一美、長女振華、幼女德華都為他守靈,四子黃一球還在繈褓之中。兩個多月後,五子黃一寰(黃乃)降生,隨母親從上海返回長沙,參加了當局為父親舉行的國葬。黃一美、黃一球為黃興的第二位夫人徐宗漢所生。

  黃興給五個兒子分別命名:歐、中、美、球、寰,女兒的名字都有一個“華”字。他曾經發起創辦《世界報》,希望人們以“世界之眼光為眼光,世界之生活為生活”。

  遵從父願,黃興的子女都先後在國外學習。黃一歐、黃振華留學美國,黃一中留學日本,黃一美留學法國,黃一球留學德國和美國。父親去世後,尚未成年的黃德華和黃乃在長沙和祖母、母親一起生活,黃乃後來留學日本,黃德華則在內戰爆發後去了美國。

  子女中涉足政壇的雖然不算少,但都因各種原因,他們的從政之路走得不太遠。

  黃一歐曾任長沙市政公所總理(相當於長沙市市長)、天津特別市政府參事兼特一區主任、立法院立法委員等職,但他厭倦了政治鬥爭和派系傾軋,1943年以養病為由離開國民政府,回到湖南老家。程潛主持湘政,他向程潛提出“走不得、打不得、只和得”的九字建議。國民黨敗離大陸前,先後三次安排黃一歐一家赴台灣,但黃一歐都拒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任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黃一中在國民政府擔任過鐵道部參事、內務部統計司司長等職。黃力工告訴記者,建國前夕常說的中國有“四萬萬同胞”這個數字,就是父親黃一中統計出來的。

  黃一球是程潛之婿,留學歸國後他沒有從政,而是選擇了技術工作,在航空部門任機械工程師。1949年去了台灣,1964年在台灣病逝。黃一美和國民黨元老張繼的女兒結婚。國民黨撤離大陸時,黃一美留在了上海,在國民黨特務搞的一次暗殺活動中,被誤傷,1951年在上海去世。黃振華則去了台灣,續任“立法委員”,1989年回到大陸,三年後在蘇州病逝。

  在黃興的子女中,小兒子黃乃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接觸了中共地下黨組織,參加了左翼的世界語運動,1937年6月被日本當局逮捕,後兄長黃一歐專程趕往日本,聯絡舊友,將他營救出獄。

  黃乃晚年回憶:“日本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思想轉變的基礎就是在日本奠定的。”雖然他和父親黃興未曾謀面,但他們父子倆都在日本接受了新思想,在人生的關口完成了最關鍵的思想儲備。只不過,黃興接受的是革命、共和、議會制,黃乃則轉向了共產主義。

  1937年9月,在南京參加“九一八事變六周年紀念會”後不久,黃乃決定去延安。那時,國共兩黨實現合作抗日,延安是不少進步青年心中的革命聖地。在國民政府任職的二哥黃一中,為弟弟送行。

  然而,黃乃的路途並不順暢,由於早年讀書時右眼受傷,加上長期在昏暗的油燈下閱讀和寫作,黃乃的眼睛後來完全失明。家庭也幾經變故,但他不斷摸索,新創了雙拼盲文,被稱為“盲文之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