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印度:陌生的鄰居(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7-02 10:31:42  


瓦倫納西恒河西岸,沐浴前的祈禱(大食攝)
藍色之城焦特普爾(大食攝)
 
民主 

   1991年,印度正式擯棄費邊社會主義,強勢推行市場化改革,多年來,其經濟增速僅次於中國。改革雖極大加劇了社會的區隔與兩極分化,農業也因此飽受衝擊,但它的確從根本上提高了全民收入及生活水準,讓沉睡百年的巨象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而其崛起背後的“印度模式”,也引發國際官方與坊間的熱議。

  瑪麗杜拉夫人對我說,印度奉行的哲學一直是不囿教條,而尼赫魯總理的遺言現在回憶起來似乎更具意義。“如果我們最終未能解決國家和人民的最普世問題,那麼無論我們宣揚資產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還是什麼新的主義,都毫無意義。”

  清華大學教授秦輝認為,“印度模式”的重要承載是它的憲政民主:“印度的範例說明,憲政民主制度不僅能在一個不發達國家、一個大國實現,而且能夠在一個傳統上民族、宗教、語言、文化衝突嚴重的地區增強凝聚力與國家認同。”有西方媒體評價,東亞在戰後書寫了經濟傳奇,而南亞印度則創造了政治奇跡。

  我曾兩次訪問新德裡阿克巴路24號大院印度執政黨國民大會黨中央黨部所在地,最先映入眼簾的總是排隊上訪的各地民眾。每天中午11點,只要你具有合法的身份證明,就可以登記並進行安檢,最終由專人負責接待。距離接待處不過10米遠的白色小樓,便是現任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和總書記拉胡爾.甘地的辦公室。印度人告訴我,24號大院是這個國家事實上的權力中心,周圍遍布持槍警力和軍事哨卡;即便如此,它的大門依然必須保持敞開。

  同為東方古國的印度和中國幾乎同時獨立,但選擇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印度走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發展道路,而中國採取的則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模式。這折射出兩國政治體制的迥異:憲政民主體制的印度及非西方民主體制的中國,後者又被稱作“人民民主專政”。印度這套政體移植自英國,並進行了多年的本土化再造。目前,印度以憲法形式確立了全民普選、三權分立、多黨競爭、議會民主、新聞自由等多項基本制度,並規定了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教育和私有財產不被侵犯的基本權利。

  我們在印度採訪期間,恰逢4個邦同時舉行大選。選舉,是這個國家的全民狂歡節,大部分適齡公民均會參與投票,執政黨則可上可下,一黨獨大的局面已成為歷史。國大黨中央工作委員會(CWC)政治秘書安尼爾在接受本刊訪問時透露,大選期間,所有的印度政黨都如臨大敵,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大黨幾乎所有中央要員必須全部下到一線坐鎮指揮,應對民眾提出的一切訴求。否則,敗選是毫無疑問的。“政黨不得不隨時修正和調整執政訴求。比如,為同右翼爭奪選票,你必須讓原來堅定的世俗主義價值觀變得柔軟。”這個政黨時刻牢記:歷史上的黨主席、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曾一度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中止民主,奉行嚴厲新聞審查,剝奪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最終被選民趕下了權力巔峰。

  翻閱當日主要報章是印度中產階級及以上群體的傳統習慣,至今不衰。4月初,有關安納先生絕食的消息幾乎每天都占據著頭版頭條。安納現年72歲,是印度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自4月5日開始在首都標誌性建築簡塔.曼塔天文台發起絕食,以此要求新德裡政府重新審視反貪腐法案《公民監察法案》:“這部法案目前沒有給予民眾足夠的監督權,無法對腐敗嫌疑人進行起訴,適用範圍也不盡如人意”。在印度各地,安納的響應者此起彼伏,大家相繼加入示威隊伍,要求政府嚴懲腐敗。這足以對處於大選敏感期的執政黨產生震懾。索尼婭.甘地不久即在黨中央網站首頁發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